在”缺血性腦卒中”,由頸動脈狹窄導致的約占80%。隨著機體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人體各處的動脈內可形成”動脈硬化”斑塊,造成動脈狹窄。其中頸動脈的分叉處是較常發生的部位。這些斑塊不斷增大,可出現鈣化、”出血”、壞死、脫落,其結果就會導致頸動脈閉塞及腦部血管栓塞。
春天氣候驟升驟降,血管收縮難以跟上溫度的變化,中老年人此時必須高度警惕中風等腦血管病的發生。患有頸動脈狹窄的病人更要提高警惕。

患有頸動脈狹窄的病人最常出現的症狀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為突然發生的頭暈,一側面部、肢體”無”力或麻木,或者短時期內言語困難、”眼前發黑”,或者出現一過性的意識喪失、遺忘等。這些症狀歷時短暫,一般數分鐘或數小時,常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而無後遺症。但這種症狀多反復發作,多則一日數次,少則數周、數月至數年發作一次。
對於突然起病的肢體麻木、無力、”視力”障礙和”感覺障礙”病因不明者,以及既往發生腦中風形成後遺症等,都應懷疑患有頸動脈狹窄。頸動脈多普勒超聲可作為篩查的輔助檢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