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十年百項”2008年冠心病血脂干預技術推廣項目日前在京啟動,該項目旨在運用在膽固醇干預方面充分的臨床研究證據,貫徹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
衛生部印發的《血脂異常與心肌梗死和腦血栓防治知識宣傳要點》指出,目前我國約有1.6億人患血脂異常,成人血脂異常總患病率為18.6%,我國每年死亡人數中約有40%死於心血管疾病。我國心血管病以缺血性(包括冠心病和腦血栓)為主,其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是引發這些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應從控制血脂異常開始,而血脂異常的首要治療目標就是降低膽固醇。 警惕:血脂異常可導致猝死 血脂是血液中各種脂類物質的總稱,其中最重要的是膽固醇和甘油三脂。膽固醇可分為“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濃度超過正常值後,就會在血管內逐漸形成斑塊,阻塞血管,而“好膽固醇”則能減緩斑塊的生長速度。無論是‘壞膽固醇’含量增高,還是甘油三脂增高,或兩者皆高,統稱為血脂異常,即高脂血症。 “壞膽固醇”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就像潛伏在動脈壁上的腫瘤,外面是層包膜。血液裡的“壞膽固醇”越多,斑塊就越大,甚至引起阻塞,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專家指出,這些斑塊像是定時炸彈,會在沒有先兆時“爆炸”,有研究表明,當人群膽固醇下降1%,冠心病的發病率下降2%。因此,專家提醒居民,從血脂異常角度來看,引起冠心病的最重要因素和必備條件就是高膽固醇,尤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升高,所以,血脂異常的首要治療目標是降低膽固醇。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洪昭光強調說,猝死雖是在頃刻間發生,然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卻是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過程中的“瓜熟蒂落”,而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第一項危險因素。 護理:低脂飲食、適量運動、降脂藥物三結合 專家指出,血脂異常多與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部分病人有遺傳傾向),人們完全可以用適當運動和飲食調理來調節血脂,降低膽固醇。 飲食調理主要要做到有粗有細,不甜不鹹,三四五頓,七八分飽。控制總熱量:男性每天6兩主食,女性4兩,以全麥面包、燕麥、稷米、土豆、南瓜為佳,少吃點心,不吃油炸食品。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少吃動物脂肪,尤其注意隱蔽的動物脂肪如香腸、排骨內的脂肪。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每周吃2次魚,用橄榄油或茶籽油代替其他烹調用油。每人每天食用油的用量應小於20克(約兩平勺)。控制膽固醇的攝入: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200毫克。不吃動物內髒,減少含脂肪高的肉類食物,蛋黃每周不超過2個,建議用脫脂奶代替全脂奶。另外,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少吃甜食。 運動方面,總的來說,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運動是遵循三、五、七原則,即每次運動30分鐘,每周進行5次體育鍛煉。運動的強度以心律不超過(170-年齡,例如65歲老人,心率不超過170-65=105)為宜。適宜的運動:步行或慢跑,游泳、爬山、乒乓球、羽毛球、太極拳、騎自行車等。已有冠心病的患者: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等,不僅可以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而且有利於冠心病的恢復。 另外,在非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已伴有高血壓等並發症時,可考慮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降脂藥。降脂治療,能不吃藥就不吃藥,因為任何藥物都會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降脂藥也不例外。 注意:瘦人並非高血脂“絕緣體”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只有胖人才會患上高血脂。其實不然。在臨床上,醫生發現,瘦人的高脂血症多為“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而“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多低於正常水平,這類病人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由於血脂紊亂可以在相當長時間內無症狀,所以,許多“瘦人”誤認為自己與高血脂無緣,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上無節制,而一旦出現症狀,卻比其他人更嚴重。 專家指出,“血脂偏高”、“膽固醇異常”不僅對胖人是常見病,對瘦人也同樣存在危險。因為,膽固醇異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生活方式病,飲食控制一般僅可以降低膽固醇7%-15%,而人體還可以自身合成膽固醇,沒有科學數據證明瘦人不會高血脂。另外,血脂升高本身無任何症狀,體征也很少,因此僅靠臨床征象難以發現高膽固醇血症,需進行血液化驗方可確定。專家建議,即使體型偏瘦,按照中國疾控中心的推薦,20歲以上的成人也應每5年一次,35歲以上者每年檢查一次血脂。另外,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者,應每年檢測一次。孕婦跟老年人一樣,抵抗力比較弱,懷胎十月辛苦,容易情緒不穩定而導致血壓升高,繼而引發高血壓。孕婦高血壓怎麼辦呢?為你介紹
很多人都認為高血壓是高齡人患有的,但其實還是有少部分的年輕人也會患有高血壓的。大家都對此不理解,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