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不好可能是外周動脈病變
動脈血管會輸送富含氧氣和營養的血液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其中包括下肢。如果動脈血管有問題,那麼下肢就有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或者氧氣。這時,腿腳會感到疼痛或者行走不便。這種疾病叫外周動脈病變,老年人需要注意這種動脈病變,不要以為只是肌肉或者骨骼老化了。外周動脈病變通常都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就是油脂在動脈壁上沉澱堆積,造成血流量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既然能夠讓下肢的血流量減少,也會影響到其他動脈,並且可能引起一些嚴重的並發症。例如,如果給大腦或者心髒供血的動脈出現了問題,患者就有可能腦卒中或者心肌梗死。除此以外,外周動脈病變還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肢體缺血,導致肢體的傷口久久無法愈合,最終組織壞死,需要截肢。 外周動脈病變的症狀 外周動脈病變的症狀常常被患者忽略,一些患者甚至不會感到腿部疼痛,一直置之不理,最終讓動脈病變越來越嚴重,甚至導致腦卒中。因此,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要懷疑自己是否患有外周動脈病變。 ●臀部、大腿、小腿的肌肉在活動後,例如走路或者上樓梯感到疼痛,偶爾走路有些瘸。 ●腿部感到麻木無力。 ●一邊小腿和腳部感到很冷,尤其是與另外一邊下肢對比時。 ●腿部皮膚的顏色產生變化。 ●腿腳的毛發脫落。 ●腳指甲生長變得緩慢。 ●腿部的皮膚變得發亮。 ●腿腳的脈搏變得微弱。 ●男患者有勃起功能障礙。 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外周動脈病變? 即使沒有感到腿疼、麻木等症狀,一些外周動脈病變的高危人群也需要定期進行篩查。 ●70歲以上的人 ●有糖尿病史或者吸煙史且年過50的人 ●50歲以下,但是有糖尿病史以及其他外周動脈病變危險因素的人 外周動脈病變的其他高危因素有哪些 ★吸煙 ★肥胖(體質指數大於30) ★高血壓(血壓高於140/90mmHg) ★高膽固醇(總膽固醇水平高於6.2毫摩爾/升) ★有患外周動脈病變、心髒病或者腦卒中的血親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這種蛋白質是動脈粥樣 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 走路能治外周動脈病變 如果確診為外周動脈病變,那麼可以通過服用降膽固醇藥物、降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防血栓藥物來治療。或者通過植入支架、搭橋、介入性動脈內溶栓等手術來治療。在藥物和手術以外,醫生還會督促患者進行運動。運動能夠緩解外周動脈病變的症狀,並增強動脈的供氧能力。運動不僅有輔助治療的功效,甚至單獨也能夠起到治療的功效。 為了驗證走路對外周動脈病變的治療作用,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研究者設計了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召集了194位腿部有血栓的外周動脈病變患者,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為家庭運動組,一組為對照組。所有參與者一開始時都進行了6分鐘的走路測試,然後一年後實驗結束再測試一次,以對照變化。 家庭運動組的參與者在頭6個月,每周到運動中心報到一次並且接受訓練,然後回家自己練習。後6個月,他們不用再去運動中心,但接受電話督促。通過訓練,參與者能夠每周走路5次,每次走路50分鐘。當然,剛開始時,走路時間較短,經常需要在腿痛後休息。 對照組的參與者雖然每周都上健康教育課,但是卻沒有接受走路訓練。1年過後,對比兩組參與者的測試結果發現,家庭運動組的參與者走得更遠更快,而對照組的參與者1年後成績更差了。 研究者認為,即使是每個月只打一次督促電話,患者鍛煉的動力也會因此加強,自覺每天完成一定量的運動。如果自己有外周動脈病變的高危因素或者感到腿腳無力、疼痛,應該加強腿部鍛煉,並讓親友鼓勵督促自己。每天給自己安排40分鐘的時間來走路。如果一開始感到比較困難,可以走15分鐘、休息2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走路的時間,減少休息的時間,最後達到40分鐘都在走路。 別忘記足部護理 除了治療、運動以外,患者還需要對足部做一些特殊護理,尤其是那些還患有糖尿病的人,以防足部出現潰爛和壞死。 ●每天洗腳,擦干後抹上潤膚露,防止皮膚出現皲裂導致感染。不過不要將潤膚露塗抹在腳趾之間,這樣可能造成真菌感染。 ●選擇干燥、厚實的鞋襪。 ●如果出現真菌感染,一定要小心處理。 ●修剪指甲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剪傷腳趾。 ●定期去足科醫生處修剪腳部的繭子。 ●皮膚一出現傷口或者潰爛,立即就醫。 (實習編輯:黃翠君)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對自己的健康越來越關注;同時隨著生活節奏增快,生活壓力增大,處於亞健康的人越來越多,常常會有不同
心髒手術無論是對病人的機體還是心理都有影響,這種創傷使病人在一段時間內失去生活能力,那麼如何護理才能使患者盡快康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