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並發症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首要病因,流行病學顯示糖尿病伴發冠心病較同年齡、同性別的非糖尿病人群高4倍左右,死亡率增高5—6倍。由於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導致機體內部的激素如胰島素、性激素、兒茶酚胺、高血糖素等協調性失衡,過高的血糖、血管內皮功能紊亂、血小板功能異常等都直接或間接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如低胰島素血症可通過減低脂質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體脂肪酶活性而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而高血糖的變化、脂肪代謝的紊亂等也引起血液流變學發生改變,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及血液高凝狀態,微循環血流不暢,細胞獲能減少、缺氧等,都可引起心髒微血管病變和心肌代謝紊亂,從而引起心髒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廣泛性灶性壞死等損害,也引起了心髒自主神經纖維數量減少等病理改變,導致了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及糖尿病伴發心髒自主神經病變等疾病的發生。
糖尿病性心髒病臨床並不少見,特別是在糖尿病的基礎上並發或伴發冠心病、自主神經病變者,在此不再詳述。主要談談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診斷。糖尿病性心肌病是1972年Ruble等在最先發現的,他們在對長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屍檢過程中,發現這些患者的心肌有彌漫性小灶性壞死和纖維化,無冠狀動脈狹窄,心髒擴大,ECG有ST段下降等,從而提出一種新型的心髒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本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心肌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和內膜纖維增生,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變窄,使心肌發生廣泛而持久的慢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退行變性和廣泛的小灶性壞死,最後導致心功能減退、心髒擴大和各種心律失常。本病的診斷主要借助病史以及有心髒擴大、心力衰竭等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提示有心肌病存在並能排除其他原因的心肌病和心髒病者,即可作出此診斷。
糖尿病心髒病的發生、發展與糖尿病的治療情況息息相關,因此它們的防治原則也和糖尿病的其他並發症基本相似,首先應積極治療糖尿病這一原發病,嚴格控制血糖,糾正糖代謝紊亂;其二,控制危險因素如對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島素血症等要進行預防和處理。至於對本病的治療,一般都可按相應的疾病進行處理,即一方面處理糖尿病,一方面針對出現的心血管症狀采用硝酸酯類、鈣離子拮抗劑等進行治療。本病若能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則效果較佳。具體治療的方藥在此不再贅述。
(實習編輯:黃翠君)
概 述 有一個世界性的調查表明超過標准體的人會更容易引發高血壓這個病症,而高血壓又會引發其他並發症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