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血沉是反映本病病變活動的一項重要指標,約43%的患者,其中發病10年以內者,多數血沉增快,大於10年者則病情趨於穩定,血沉大多恢復正常。
2.“C”反應蛋白
其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陽性率與血沉相似,均為本病病變活動的一項指標。
3.抗鏈球菌溶血素“O”
這類抗體的增加僅說明患者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本病約半數患者出現陽性或可疑陽性反應。
4.血象
少數患者可見白細胞增高,也為炎症活動的一種反應,但中性粒細胞無明顯改變,約1/3患者出現貧血,常為輕度貧血,是長期病變活動或女性激素增高對造血功能影響所致。
5.血清蛋白電泳
常有α1,α2及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下降。
6.血清抗主動脈抗體測定
本法對大動脈炎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血清抗主動脈抗體滴度≥1∶32為陽性,≤1∶16為陰性,大動脈炎患者陽性率可達91.5%,其中滴度≥1∶64者占65%,假陰性占8.5%。
7.胸部X線檢查
(1)心髒改變:約1/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髒擴大,多為輕度左心室擴大,重度擴大較少見,其原因主要由於高血壓引起的後負荷增加;其次由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冠狀動脈病變引起的心肌損害所致。
(2)胸主動脈的改變:常為升主動脈或弓降部的膨隆,凸出,擴張,甚至瘤樣擴張,可能系高血壓的影響或大動脈炎的表現,與病變類型及范圍有關,降主動脈,尤以中下段變細內收及搏動減弱等,是提示胸降主動脈廣泛狹窄的重要指征。
8.心電圖檢查
約半數患者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勞損或高電壓,少數表現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心肌梗死改變,由於肺動脈狹窄引起的肺動脈高壓可表現為右心室肥厚,左心室後負荷增加可能部分掩蓋心電圖右心室肥厚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