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誘因有三類
何謂心髒性猝死?它是指由於各種心髒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通常發生在症狀出現後的1小時內。心髒性猝死具有發病突然、進展迅速、無法預測的特點。猝死發生前,患者可以沒有任何心髒疾病表現,但一旦疾病發生,數分鐘內得不到有效急救,存活機會相當低,堪稱危及人類生命的第一殺手。 其實,各種心髒病均可導致猝死,但以冠心病引起者最為多見。在工業化發達的國家,冠心病可能占猝死原因的70%至80%,約20%至25%的冠心病會以猝死為首發表現,發生猝死的患者大多有心肌梗死病史。除了冠心病,各種心肌病是心髒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它也是運動員猝死的關鍵原因。此外,一些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也會引起猝死,比如馬凡氏綜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發育不良等,這些遺傳性疾病患者大多具有猝死的家族史。 猝死發生有兩個年齡高峰段:出生後至6個月(嬰兒猝死綜合征),這一階段主要是各種先天性或遺傳性心髒病引起的;45歲至75歲,這一階段主要是由冠心病的發病引起的。有數據顯示,年齡超過35歲以上的成人猝死發生率是30歲以下年輕人的100倍;年齡處於60至69歲、且具有心血管疾病的男性,其心髒性猝死發生率可達0.8%,屬於高危人群。 八成猝死有預兆 盡管猝死常常難以預測,但部分因素與猝死的關系十分密切,這些因素通常被稱之為危險因素。研究發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病密切相關,吸煙、肥胖、體力活動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與冠心病及心髒性猝死有關,此外精神抑郁、精神負擔重的人群猝死發生率相對較高。 並非所有的心髒性猝死都毫無預兆。文獻報道指出,80%的患者在猝死發生前有過不同程度的預兆,其中22%的患者會有心絞痛,15%的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其余的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一般情況下,若有以下預兆應及早前往醫院檢查,它們包括:發作性的胸部悶痛或壓迫感、心慌、乏力以及頭暈;若突然出現低血壓、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難、頭暈,很可能是猝死發生的預警信號,這時應強化急救意識,第一時間前往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