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如有主動脈增寬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那麼所向您提示的是有主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如突然出現眩暈或步態不穩而無顱內壓增高征象,則應疑有基底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腦供血不足;活動後出現短暫的胸骨後和心前區悶痛或壓迫感,則應疑及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夜尿常為腎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症狀之一。
此外,患者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子,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煙等。如選擇性地作心電圖,放射性核素心、腦、腎等髒器掃描,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選擇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確診斷。 在臨床上,常需考慮與炎症動脈病變(如多發性大動脈炎、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等)及先天性動脈狹窄(如主動脈、腎動脈狹窄等)相鑒別。炎症性動脈疾病多具有低熱、血沉增快等炎症表現,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發病年齡輕,不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 如果您所患有的動脈粥樣硬化需要手術治療,具體的治療手段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包括對狹窄或閉塞血管,特別是冠狀動脈、主動脈、腎動脈和四肢動脈施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術,也可用帶氣囊心導管進行的經腔血管改形術、經腔激光再通、經腔粥樣硬化斑塊旋切或旋磨、經腔血管改形術後放置支架等介入性治療。 此外,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高膽固醇血症,國外有施行回腸旁路手術或血漿交換法治療,但費用昂貴或兼有後遺症。 哪些人受動脈硬化“青睐”?針對這個問題,專家表示,臨床上一般認為下述五類型人群易患動脈硬化,下面我們就和專家一起來看看。 1、高血壓患者 高壓血流長期沖擊動脈壁引起動脈內膜機械性損傷,造成血脂易在動脈壁沉積,形成脂肪斑塊並造成動脈硬化狹窄。血壓不控制,心肌梗塞發生率約提高2~3倍,腦中風則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