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由於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損傷(心肌梗死、血液動力負荷過重、炎症),引起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後導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此外,心力衰竭是一種進行性的病變,一旦起始以後,即使沒有新的心肌損害,臨床亦處於穩定階段,仍可自身不斷發展(selfperpetuating)。
目前已明確,導致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基本機制是心室重塑。心室重塑是由於一系列復雜的分子和細胞機制導致心肌結構、功能和表型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心肌細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質的再表達,心肌細胞外基質量和組成的變化。 臨床表現為:心肌質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狀的改變(橫徑增加呈球狀)。近年來,體外實驗或動物實驗已可模擬部分或全部心肌重塑的特征,因而對心肌重塑的刺激或介導因素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