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是右冠狀動脈-右心室瘘,約占25%,而冠狀動脈通入左側心腔者最為少見。隨著冠狀動脈造影術的廣泛開展,文獻上報道的冠狀動脈瘘病例數日益增多,少數病例冠狀動脈瘘可累及數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瘘大多數單獨存在,但25%左右病例可與心髒間隔缺損、瓣膜疾病等先天性或後天性”心髒病”合並存在。那麼,它的主要病因是什麼?
冠狀動脈終止異常病因主要是胚胎發育異常引起,在胚胎早期,心肌窦狀間隙與心腔及心外膜血管相通。隨著心髒的發育,從主動脈根部發出分布在心髒表面的血管。心肌的生長發育逐漸將窦狀間隙壓縮為細小通道,成為心肌內冠狀動脈及毛細血管。若發育障礙,局部寬大的窦狀間隙繼續存在,使冠狀動脈和心腔間產生異常交通而形成冠狀動脈終止異常。 冠狀動脈瘘最常累及右冠狀動脈或其分支,約占50~55%;累及左冠狀動脈或其分支約占35%;左、右冠狀動脈或其分支均受累者占5%。90%的冠狀動脈瘘通入右側心腔、肺血管或上腔靜脈,以通入右心室最為多見,占40%,次之為右心房25%和肺動脈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