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科普知識 >> 心律失常並不等同於心髒病

心律失常並不等同於心髒病

   一,心律失常並不等同於心髒病

    心律失常表現為一種突發的規律或不規律的心悸、胸痛、眩暈、心前區不適、憋悶、氣促、手足麻木和暈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無任何不適症狀,僅在心電圖檢查中被發現。心律失常的病因相當復雜,常見的有下列5種:①器質性心髒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心髒病、心肌疾病、風心病等;②各種不良刺激,如情緒激動、疲勞、飲酒、喝濃茶和咖啡等;③藥物因素,如使用洋地黃、奎尼丁,及某些抗腫瘤藥物等;④嚴重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⑤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由此可見,雖然大多數心律失常是由器質性心髒病所致,但發生心律失常並不一定說明患了心髒病,正常人也可以出現心律失常。     值得一提的是,心律失常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高而增加,老年人易發生心律失常。不少老人認為自己有心律失常,就是患上了“冠心病”,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冠心病會導致心律失常,但心律失常不全是冠心病導致的。除高血壓、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纖維老化、窦房結功能低下等器質性因素以外,一些非器質性因素,如情緒變化、感染、貧血、電解質紊亂等,也可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因此,對於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首先應仔細尋找導致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誘因,切忌輕率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若必須用藥,也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嚴密觀察,安全第一,因為老年人對藥物耐受性差,易發生不良反應。     二,僅心電圖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律失常     普通心電圖是心律失常診斷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些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發作,數分鐘的普通心電圖常難以捕捉到。一般地說,對於有心髒不適症狀,但心電圖檢查正常的患者,醫生一般會建議其做一次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檢查,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檢出率。目前,國內部分醫院還開設了電話心電圖監測,通過遙控心電圖裝置來記錄患者日常的心電圖變化。   心律失常並不等同於心髒病     三,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不需要用藥     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治療方法各不相同。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療、該怎麼治療,應由心血管專科醫生來決定。醫生一般會綜合病史、症狀、體檢和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如24小時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參考患者有無器質性心髒病、心律失常是否影響到心髒的泵血功能,及其發展為嚴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等情況,來決定治療策略。     由於許多抗心律失常藥物本身具有潛在的致心律失常的風險,故使用時應慎重。一般地說,無器質性心髒病基礎、不影響心髒功能且存在明確不良刺激因素的心律失常,常被視為功能性。此類患者若無明顯不適症狀,不主張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即使有不適症狀,也主張先消除不良刺激因素,解除顧慮,穩定情緒,注意觀察,必要時再給予短期藥物治療。而對於有器質性心髒病基礎,伴或不伴心髒泵血功能異常的心律失常,大多為病理性,應高度警惕,並及時、規律用藥。     此外,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安全性問題一直受到患者關注。雖然從理論上說,抗心律失常藥物確實存在導致原有心律失常惡化或誘發新的心律失常的潛在風險,但患者絕不能因噎廢食。一般地說,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四,治療心律失常,不能只靠藥物     抗心律失常治療的目的在於維持心髒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泵血功能,減輕或消除不適症狀,預防猝死。心律失常的治療應該是綜合性的,應標本兼治。首先應該力爭明確導致心律失常發生的病因,積極消除不良誘因和治療基礎心髒疾病,此乃“治本”。而抗心律失常藥物屬於“治標”性質,雖然可有效緩解症狀,但只是心律失常治療的一部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對待心律失常的態度相當重要,切忌過度焦慮,病急亂投醫,把治愈的希望寄托在用藥上,而忽視了病因(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和誘因(疲勞等)的防治。在合理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基礎上,積極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安排好工作和休息時間,戒煙戒酒,合理飲食,適當鍛煉,可能會取得事半功倍的療效。
熱門文章
心率失常的日常保健

概 述 心率失常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如果想要完全預防的話也是非常的困難。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心

早搏是因為什麼

概 述 早搏,就是說提前發生的一次心跳或心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過早搏動可能會發生於正常人。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