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跟8個日常習慣有關
前期收縮(又稱早搏),患者會有胸悶、心跳停頓感等。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壓、冠心病、體內電解質紊亂等。根據臨床醫生觀察,也有不少人的心律失常大多由生活因素而誘發的。
一、體位:據研究,人體在體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除迷走神經張力有變化外,血液動力學也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改變。有些人的適應力、調節能力差,在由立位到臥位或由臥位到立位時,可出現短暫的心律失常,如立即做心電圖檢查可見圖像有異常改變,但也會很快消失。
二、吃:有些人在吞咽食物3到6秒鐘時可突發心悸、頭昏,甚至昏厥;有的出現心動過速、頻繁早搏;有的則發生心動過緩、傳導阻滯,“狼吞虎咽”時症狀更明顯。吞咽食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數可自行消失,但也有反復發作而致死亡的病例。因此吃東西時還是應該細嚼慢咽,這樣也有助於消化吸收,對健康有益。
三、衣服:合成纖維衣服可使一些人出現室性早搏。這可能與機體對合成纖維過敏導致組織胺類物質釋放有關,也可能是合成纖維衣服引起皮膚靜電干擾,改變體表電位差,從而使心髒電傳異常。
四、煙:煙草中的多種有害物質可直接刺激植物神經,常會引起心律失常。
五、飲:多飲酒可加重心髒負擔,增加心肌耗氧量,大量喝咖啡也會導致同樣結果。
六、外界的刺激:機體突然受寒、受驚嚇、神經系統受刺激,血管突然收縮,血壓升高,引起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七、運動:運動時通過降低副交感神經張力,增加交感神經張力,會使心率增快,房室傳導改變,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律失常。
八、情緒:喜、怒、哀、樂、驚、恐、悲、這七情的調節失控均可通過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使心髒神經功能及內分泌激素釋放失衡,導致心律不齊。
心律失常患者的飲食要點介紹
1、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髒、動物油、肌肉、蛋黃、螃蟹、魚子等。
2、專家提醒,心律失常患者應少食多餐,避免過饑過飽,尤其飲食過飽會加重心髒負擔,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3、限制蛋白質供給,一般按每日每公斤體重1~1。5克供給,出現心衰及血壓高時,蛋白質應控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1克以內。
4、限制鹽及水的攝入。尤其對有水腫的患者,更應嚴格控制。有水腫和心力衰竭者,飲食中不得加鹽和醬油。
5、限制熱量供給是心律失常患者的飲食要點之一。專家表示,患者一般每日每公斤體重25~35卡,身體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給。
6、禁用刺激心髒及血管的物質,如煙酒、濃茶、咖啡及辛辣調味品。慎食脹氣的食物,如生蘿卜、生黃瓜、圓白菜、韭菜、洋蔥等,以免胃腸脹氣,影響心髒活動。
7、應供給富含VitB、VitC及鈣、磷的食物,以維持心肌的營養和脂類代謝。應多食用。
概 述 其實高血壓很常見,畢竟高血壓是一個擁有高發病率的疾病的了。一旦人們又罹患高血壓的適合,有些
心肌炎在病發前,患者大多會先有呼吸道或者腸道感染病史,有時還會伴隨著全身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症狀。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