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常常因為氣溫的變化、情緒的不穩定、劇烈的運動、暴飲暴食、抽煙喝酒等因素,突發心絞痛。心絞痛的這種隨時發作,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多了解心絞痛的症狀及病因,及時做好預防,及時的發現心髒的異常,做好治療。
多數人認為,有症狀的疾病更危險,因為它們會時不時通過疼痛、咳嗽等症狀反復“提示”你病的存在。但心絞痛患者不一樣,不常發作的心絞痛反而更需要注意。
首先,這些人可能對心絞痛缺乏了解。經常發作的患者一般會規律用藥,注意症狀變化,發現異常會迅速就診。而很少發作的人缺乏經驗,不知道什麼程度應該去醫院。數據顯示,人群中約有40%的猝死者是過去沒有任何心髒病史的人。這時的心絞痛雖然是“初發”,卻可能一擊致命。
其次,發作不頻繁者,心髒的保護性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心髒自身有保護性機制,第一個是在反復缺血時,心髒表面就長出了一些額外的血管,保證整個心髒的血液循環。即使原有的主干道堵上了,這些血管還可以起作用,不至於在突然一個打擊來臨的時候心髒停跳。
第二個是預適應,就是說反復心肌缺血,時間長了,心肌細胞習慣了,適應了,再次缺血對心髒的影響相對小了。而突發心肌缺血時,心髒的保護機制還沒來得及啟動,心跳就停了。所以突發心絞痛的後果往往更加危險,發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循環衰竭或猝死的概率更高。
頻繁心絞痛相當於經常演習,每次發生都要及時、正確地應對;偶發的心絞痛相當於突然襲擊,只有在平時充分了解其原理和急救方法,才能冷靜處理,否則發生心肌梗死、猝死的風險都會大大增加。
建議心絞痛患者無論是否經常發作,都應當遵醫囑堅持服藥,一旦出現突發的劇烈胸痛、胸悶等症狀,應及時撥打120,在家人的陪伴下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就診。
多數病人在發病前數日致數周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症狀。其表現為:
疼痛是心絞痛最先出現的症狀:
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多無明顯誘因,常發生於安靜時,程度較重,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少數病人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全身症狀
有發熱、心動過速(或心律失常)等,體溫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過39度,持續約一周左右。重者有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細而快、大汗淋漓、尿量減少、神志遲鈍、甚至休克。
胃腸道症狀:疼痛劇烈時常伴有頻繁的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
心悸、心律失常多發生在起病1~2周內,而以開始24小時內最多見,可伴有乏力、頭暈、昏厥等症狀。
急救治療
立即休息平臥、鎮靜,通知急救中心,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時間送至醫院。
概 述 這位網友您好,你所說的這個頻發室性早搏如果選擇進行藥物治療的話,那麼就是需要長期服藥的,但
1、症狀TIA好發於中老年人(50~70歲),男性多於女性,發病突然,迅速出現局限性神經功能或視網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