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醫學資料表明,醫療體育對急性心肌梗塞後的康復治療作用和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通過大量動物實驗證實,從事休療可大大增加心肌的供血,促進心肌側枝循環的形成和發展,這為急性心肌梗塞後早期進行體療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2.體療可直接改善心肌代謝及心肌收縮力,促進心室射血速率,並提高肌肉氧化酶的活性和線粒體的質和量,使外圍組織對氧的攝取和利用增強。
3.可明顯改善機體內的脂質代謝,減輕易患因素的威脅。實踐證明,體療可提高血液中纖維蛋白酶的活性,使血甘油三酯濃度降低,有利於緩解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冠脈血栓的形成。急性心肌梗塞後的康復體療可分四個階段:
急性階段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塞後2~3周開始。此時期由於病人尚處於急性期.若體力活動不當易誘發各種並發症。因此,對無並發症、無心絞痛發作、無心律失常持續存在、無血壓下降或出現心前區不適、氣短氣喘等症象病情穩定的病人,可逐漸進行0.5~1.5個代謝當量的身體活動。患者可在家人的幫助和監護下,進行輕微的日常自理活動或臥位呼吸操、肢體遠端活動、關節屈伸練習。這一階段可持續l~2周。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象時,應立即暫停康復活動並保持安靜休息:
1、活動後有心前區不適或氣短;
2、心律失常反復出現,並伴有胸痛、過度疲憊、呼吸困難及心力衰竭等症狀;
3、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的進一步改變、合並嚴重的高血壓症等;
4、活動後收縮壓下降值≥20mmHg或上升超過15~20mmHg,以及出現新的室性早博、明顯心博異常。
恢復早期階段
除繼續做第一階段的康復體療外,4~8周當患者情況進一步好轉後,其康復活動量可適當增至2~3.5個代謝當量。開始可練習生起,(每次在20分鐘)、(每日一次,每次3~8分鐘);爾後逐漸過渡小量的醫療行走、上下1~3級台階。該時期的康復體療可持續3~4周。
恢復後期階段
該階段的體療內容應以定時定量步行、氣功(如靜養功、松靜功)和配合醫療體操為主,亦可在野外進行醫療行走,騎自行車、劃船、爬樓梯等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隨體能進一步恢復,可逐漸增加練習的距離和次數,為逐漸完全恢復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做准備。
康復階段
發病6~8個月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體療後體能基本恢復,在家人和醫生的監護下,逐漸增加運動負荷量。運動醫學專家建議,為了提高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氧代謝能力,改善心髒功能,可選擇一些有氧耐力性運動項目。
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飲食原則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並發症,合理的飲食,對心肌梗塞治療有重要意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嚴格臥床,營養不宜過多,進食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髒負擔。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並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並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並發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3)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髒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後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後,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後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於消化。
人體若處於鈣時常攝取不夠,且不斷吃下過多鈉的情況下,高血壓就很容易找上門,一旦血壓長期偏高,除了心肌梗塞
1、嬰兒沒有合理喂養 一些冠心病可能在人們的兒童甚至嬰兒時期就悄悄潛伏了,目前國內外很多家庭出現不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