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有症狀的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主要治療方法為心外科開胸行主動脈瓣換瓣術。雖然心外科開胸換瓣術療效確切,但是並不適合高齡、合並其他基礎疾病、嚴重瓣膜鈣化等開胸手術風險較大的患者。
因而相對微創的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一經出現就被寄予厚望。近日,我們在國內首次為一名75歲的男性患者成功進行了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目前患者已順利出院。
1992年丹麥Andersen醫生進行了第一例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動物實驗,2002年法國Cribier醫生首次在人體進行了該項手術。目前,全球已有20000多名患者接受了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治療。
早期輸送器械直徑過大(24F,25F)是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主要缺陷之一,也是血管並發症發生率較高的原因。隨著18F器械的問世,血管並發症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多項研究表明,目前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手術成功率最高可達97%~98%。
為確保手術成功,盡可能降低並發症的發生,嚴格篩選患者和掌握適應證至關重要。臨床上有多種評分系統用於評估患者的開胸手術風險。
當LogisticEuroScore評分系統預測患者手術死亡率≥20%和/或STS評分系統預測死亡率≥10%時,應考慮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但在這些評分系統中,均不包括傳統開胸換瓣術的一些禁忌證,如升主動脈和主動脈瓣嚴重鈣化、患者極度乏力等。
因此,在進行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前,心內科醫生應與心外科醫生共同對患者進行開胸手術風險評估。篩選患者應結合多種檢查手段,對患者瓣膜口面積、主動脈瓣環直徑、主動脈根部直徑、冠脈開口位置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目前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主要用於嚴重、有症狀的三葉式主動脈瓣狹窄患者。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患者進行經皮瓣膜置換術時,有可能會因人工瓣膜位置不當,增加並發症的發生率,因此目前並不推薦使用。
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的並發症,以緩慢性心律失常需安裝永久起搏器、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血管並發症等多見,其他如瓣周漏、冠脈阻塞、瓣膜脫落等也有文獻報道。
概 述 平時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有這麼一幕,就是有個老人,情緒一激動,然後一手捂著胸部,表情
低鉀血症是一種以骨骼肌發生弛緩性麻痺及發作時血鉀降低為主要特征的疾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臨床上有哪些藥物可引起低鉀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