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所用的材料不是鋼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隱靜脈、乳內動脈、胃網膜右動脈、桡動脈、腹壁下動脈等。用大隱靜脈搭橋,是將上腿或大腿上的大隱靜脈取下,一端與冠狀動脈狹窄遠端吻合,一端與升主動脈吻合,也可同時在一根靜脈上開幾個側孔分別與幾支冠狀動脈側側吻合,這就是所謂的序貫搭橋或蛇形橋。用大隱靜脈搭橋,手術損傷小些,簡單一些,但遠期效果比動脈搭橋差些,因此,適用於年齡大的病人,用動脈搭橋損傷大,技術要求高,手術困難一些,但遠期效果較大隱靜脈好,適用於年輕病人。一般情況下,80歲以上老人可單獨使用大隱靜脈搭橋,55歲以下可考慮全用動脈搭橋,其他年齡可用一根乳內動脈加大隱靜脈。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心髒停止跳動的情況下進行。一般需要2-3小時。簡單的病例也可不用體外循環,在心髒跳動的情況下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冠脈搭橋手術前要做哪些准備?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一種非常復雜,技術要求高,病人損傷大的高難度手術。手術前必須做冠狀動脈,左心室和乳內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和程度,據此決定搭橋的數目和准確的位置。同時還需要做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血生化;肺、肝、腎功能及大小便常規等檢查,了解全身各髒器的功能狀況。手術前要嚴格控制感染。病人要練習腹式呼吸,停止使用阿斯匹林等藥物,樂觀開朗,心情舒暢,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因精神太過緊張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產生心肌梗死而增加手術危險性。
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十年的冠脈搭橋史已證實其對緩解心絞痛症狀的有效性。用“立竿見影”四個字來形容術後效果是最為恰當的。許多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幾天便能上下樓梯。若恢復良好,一周後便能上街。一些患者形容說,術後胸悶胸痛的感覺消失了,就象冬天發悶的屋子突然開了一扇窗,連吮吸到的空氣都格外清新。術後1-2個月一般能勝任輕便工作。3-4個月後基本能恢復原工作。有位68歲的離休干部,術前需要靜脈注硝酸甘油,並且一翻身仍然有胸痛。手術為他搭了5根橋後,一周便能到處走動。生活完全自理。
然而並非所有患者的恢復都那樣順利。影響術後恢復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術前的心功能狀況。冠心病患者只要有心絞痛症狀就應盡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因廣泛心肌梗塞、太多的心肌細胞壞死以後給手術後的恢復帶來困難。
在心髒上搭的橋能挺多少年?這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一般認為用靜脈作為搭橋材料,其十年的通暢率約為60-70%。而用動脈橋的遠期通暢率會更好。但由於人體的動脈材料有限,而且有些動脈材料容易痙攣,或者管腔太細,甚至於動脈本身也有病變或狹窄,因此,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采用動脈橋。
“橋”時刻需要保護
冠狀動脈搭橋術後若不注意飲食結構的改善、不注意生活習慣的調整、不注意長期合理的用藥,那麼所搭的橋時刻會面臨再堵的危險。術後早期以及後續恢復期應適應活動。活動對於全身體力的恢復以及“橋”的通暢都是有益的。在飲食上應減少膽固醇攝入。術後長期合理用藥對保證“橋”的通暢至關重要。術後應保持平穩的血壓。血壓過高會增加心髒的負擔,而血壓偏低又不得橋內血液的通暢。若沒有抗凝禁忌,應盡可能的延長服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的時間。一般認為至少要服一年,這樣可不同程度地防止“橋”內血栓形成,從而防止“橋”的堵塞。
“橋”的通暢性尚需監測。術後應定期到醫院復查,如作心電圖、同位素甚至於冠狀動脈造影,以便盡早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總之,“橋”的通暢性同患者自己的精心、用心和大夫的關心是密不可分的。
“搭橋”的安全性如何?
冠狀動脈搭橋術在幫助冠心病患者重新獲得正常生活方面具有其它方法不能比擬的作用,其本身的發展經歷了三十多年。但在我國具有質的飛躍不過才用了6—7年。這個大踏步的發展主要來自於一批年輕醫學專家的奉獻和推動。他們除了能順利開展常規的冠狀動脈搭橋術外,還可采用心髒跳動下搭橋、冠狀動脈內膜剝脫加搭橋、全動脈化搭橋、室壁瘤切除加搭橋、小切口搭橋、換瓣加搭橋等特殊的高難度手術,並且具有極高的成功率。手術成功率達98%。
午後經常頭痛要警惕高血壓 人體的血壓有一定的規律特點,清晨以及上午是比較平穩的,一般會比下午的血壓低。午後,由於人體疲
王先生是多年的高血壓患者,由於堅持服藥,血壓控制得不錯。但最近一周血壓卻很不穩定,即使吃了降壓藥仍然高居不下。困惑的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