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程度分幾級,與冠心病發病有何關系?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管腔狹窄的程度,在病理學上常依據狹窄最嚴重部位的橫斷面,分為四級,即:
Ⅰ級:管腔狹窄面積在25%及以下;
Ⅱ級:管腔狹窄面積在26%~50%;
Ⅲ級:管腔狹窄面積在51%~75%;
Ⅳ級:管腔狹窄面積在76%~100%。
這種簡易的分級方法經全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理普查使用,基本上能顯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程度上的等級劃分,並能用來研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與冠心病發病間的關系。一般Ⅰ~Ⅱ級粥樣硬化並不引起明顯的冠狀動脈血流量的減少,除合並冠狀動脈痙攣外,與冠心病發病並無直接影響。Ⅲ級以上的狹窄方與冠心病的發病有直接的關系。病理解剖檢查顯示,冠心病心絞痛的病人,至少有一支冠狀動脈的主支管腔顯著狹窄達橫切面的75%以上,也就是說,冠狀動脈達Ⅳ級以上粥樣硬化狹窄者,占絕大多數。這可能與屍檢病例的粥樣硬化程度多在晚期有關,也可能是側支循環形成的結果,亦即側支循環形成者,則冠狀動脈的主支有更嚴重的阻塞才會發生心絞痛。1989年北京阜外醫院對109例心梗屍檢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重新作了檢查和分析,結果表明,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在前降支發病率最高,且狹窄最為嚴重,其次是右冠狀動脈主干、左旋支,左冠狀動脈主干嚴重狹窄病變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