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初開始,人們就為治療冠心病進行不懈的努力。從最初的緩解症狀減輕痛苦,逐漸發展到手術根治和球囊支架介入治療等手段。順應當今科技發展潮流,藥物緩釋支架應運而生。但是,隨著藥物支架的大量使用,術後心髒不良事件的出現和增加,引起了人們更多的思考。
20世紀60年代,外科冠脈搭橋手術成為冠心病治療的有效治療措施。但人們往往對外科手術的大創傷、大出血感到恐懼,所以開始尋找下一位“女神”。20世紀70年代,醫務工作者嘗試用球囊來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但單純的擴張容易發生術後的再次狹窄,人們敏銳地發現,血管被擴張後植入金屬支架能很好地防止血管的再次“塌方”。但是不安分的病變血管會很快生長出過多的細胞來包繞、浸蝕金屬支架,使其發生再狹窄。於是,聰明的研究者給金屬裸支架穿上一層藥物的“外衣”,如紫三醇、絲裂霉素等,可以降低再狹窄的發生,稱之為藥物緩釋支架。人們似乎在這場冠心病治療的拉鋸戰中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有人輕言“‘藥物緩釋支架時代’已經來臨”。但實際情況是,“完美”並沒有降臨在藥物緩釋支架上,它只是降低了術後早期支架內再狹窄的發生率,但其遠期療效尚未認定,且遠期血栓發生率高於金屬裸支架。
冠脈搭橋手術和介入治療是兩項不能相互替代的技術,二者都有各自的臨床應用范圍和適應證。
球囊擴張、植入金屬支架包括藥物支架,屬於介入治療方法。冠脈搭橋手術和介入治療方法到底誰優誰劣呢?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杜修海教授解釋說,外科治療和介入治療均有各自最佳的手術適應證,兩者不可偏頗。球囊擴張術因為其極高的再狹窄發生率(30%~60%),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在球囊擴張後植入支架(金屬裸支架)可降低再狹窄的發生率,但仍然在20%上下。因此,對於簡單的血管病變(單支局限血管病變),球囊擴張術是較好的治療手段;而對於復雜病變(多支彌漫病變,尤其合並糖尿病、左主干、心功能不全等),冠狀動脈搭橋術仍是最佳選擇。
總之,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外科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都是冠心病治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都有各自的適應證,相互之間是互補的,是不可替代的。
概 述 心悸心慌早搏和年齡是有著直接的關系的,因為有些時候的話,在中年的時候,患者這個疾病的患者可
二甲雙胍是一種具有長期用藥安全記錄的藥品,它的主要靶點是糖尿病患者肝細胞內的一個特殊通道。然而,加拿大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