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療後,年齡在40歲以下的冠心病患者生存狀況如何?近日中國醫科院阜外醫院的研究小組對此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年輕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療的長期預後良好,10年生存率可達94.2%。
年輕人冠心病的發病率近年有增加的趨勢。有關專家指出,年輕冠心病患者有其自身特點,如有吸煙史的比例較高、病程短、冠狀動脈病變以單支病變為主等。這類患者接受介入治療的預後及其影響因素究竟如何還不清楚。
該院冠心病研究室與流行病研究室合作,以1986-2001年在該院成功接受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或支架置入術的214例年齡在40歲以下的患者為研究對象,並長期隨訪了其中的199例患者,隨訪率達到93%,隨訪時間最長的已有15年。隨訪期間共有4例患者死亡,5例發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接受冠狀動脈搭橋術,29例再次接受介入治療,53例心絞痛復發。這些患者術後10年的生存率為94.2%,與國外學者的報告類似。其中,無心髒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重復介入治療或冠脈搭橋等)的患者1年生存率為88.5%,10年為60.7%。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冠脈殘余狹窄與心髒事件呈正相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和多支心血管發生病變與心絞痛復發呈正相關;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置入支架是心髒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該院專家指出,介入治療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殘余狹窄,而置入支架是減少殘余狹窄的有效措施。介入治療只能解除冠脈的機械狹窄,不能阻止病變進一步發展。因此,在介入治療後積極干預可控制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煙等),對提高年輕冠心病患者生存率和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位:在鬧市騎車。比利時哈塞爾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無論開車、騎車或步行上班,只要經過車輛密集的路段,都會增加心髒病發作
概 述 現在的很多人由於生活壓力、而處於亞健康狀態,很多重病患者也都是從亞健康的身體開始,所以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