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是神經內科較為常見的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往往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最易發生在基底動脈以及大腦中動脈的主干。小動脈的粥樣硬化較多見於大腦皮層和基底節的動脈。調查發現,頭暈或眩暈發生率為42%~65%。動脈粥樣硬化所導致的動脈和微血栓形成是眩暈的主要原因。
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眩暈,其臨床特點取決於主要受累血管和病變性質:
1、迷路動脈血栓形成出現的眩暈較突然,並伴有耳聾、自發性眼震及明顯的自主神經症狀,如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手足發冷等。隨後有位置性眼震及眩暈。
2、三個半規管或卵圓囊、球囊的分支動脈病變以及迷路動脈痙攣引起的眩暈具有周圍性特點,持續時間短、有旋轉感,恢復後較少有後遺症。位置性試驗可出現位置性眼震和位置性眩暈。
3、小腦後下動脈血栓形成。小腦後下動脈是椎動脈顱內分支最大的一支,它的病變將累及小腦、前庭神經核、脊髓神經及內耳的正常功能。出現的眩暈比較劇烈,有平衡障礙以及顯著的旋轉性眼震。這種眼震可持續多日,甚至眩暈有所好轉時,眼震仍然存在,平衡障礙需經長期休息和訓練獲得代償後,方能行走自如。
【分期和分類】
本病發展過程可分為4期:
一、無症狀期或稱隱匿期其過程長短不一,包括從較早的病理變化開始,直到動脈粥樣硬化已經形成,但尚無器官或組織受累的臨床表現。
二、缺血期症狀由於血管狹窄、器官缺血而產生。
三、壞死期由於血管內血栓形成或管腔閉塞而產生器官組織壞死的症狀。
四、纖維化期長期缺血,器官組織纖維化萎縮而引起症狀。
不少患者不經過壞死期而進入纖維化期,而在纖維化期的患者也可重新發生缺血期的表現。
概 述 心肌梗塞又叫做心肌梗死,部分心肌突然發生嚴重而持久的缺氧,嚴重者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肌
前者需要在幾分鐘到24小時內迅速降低血壓.采用靜脈途徑給藥;後者需要在幾小時到24小時內降低血壓,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