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八大高危因素
NO.1高血壓
高血壓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因為血壓升高以後會導致血液對血管內皮的沖擊力加大,時間長了就會引發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壁增厚、管腔變細,而血管內皮受損又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始動因素,內皮損傷以後,血液中的脂質和血小板就會聚集、沉積於損傷處,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比血壓正常的人群要高出3~4倍,而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血管腔狹窄又會引起繼發性高血壓,可見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二者之間互為影響、互為加重,因此患有高血壓的人群應該積極治療,控制血壓到正常水平,防止斑塊形成。
NO.2高血脂
高血脂不僅會誘導血管內皮損傷,使血管內皮變性、壞死和脫落,導致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而且可以通過影響血管內皮的調節功能,間接影響動脈的彈性,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增高的血脂就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原材料”,因此要想遠離動脈粥樣硬化,必須關注自己的血脂情況,保持血脂水平的正常。
NO.3高血糖
高血糖對斑塊形成具有三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是高血糖可增加血管內皮細胞的通透性,使內皮細胞變小、導致血管內皮的屏障作用降低,引發內皮損傷;二是可使內皮細胞分泌的擴血管物質一氧化氮減少,合成的縮血管物質內皮素增多,導致血管的舒張收縮功能出現障礙;三是促進血液中的脂質沉積於受損的內皮處,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研究發現,患有高血糖的人群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比普通人要高出2倍。
NO.4肥胖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是誘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向心性肥胖,也就是脂肪集中在腹部,表現為肚子大、腰圍粗的肥胖,脂肪以心髒、腹部為中心沉積下來,這類人群常常伴隨著“三高”等代謝綜合征,損傷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可直接升高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心梗、腦梗等疾病,肥胖導致過早死亡的風險最高,可達到正常人的2~3倍。
NO.5吸煙
吸煙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因為吸煙可引起血壓、血脂、血糖的升高,進而加速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研究表明,煙草中所含的尼古丁能刺激心髒和腎上腺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該物質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致使血壓升高;吸煙會導致血脂代謝障礙,可使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與不吸煙者比較,吸煙者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會增高10%到15%,而且吸煙還會降低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吸煙對血糖有很大影響,長期吸煙可損害胰島β細胞,加大糖耐量降低的風險,還會造成胰島素抵抗的發生,導致血糖升高。而且研究還發現,吸煙的人和不吸煙的人相比,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要高出2~6倍。
NO.6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尤其是空氣中的PM2.5也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研究發現,當空氣中的PM2.5吸入人體以後,經過循環代謝系統,最終會進入血液,對血管尤其是對血管內皮會造成嚴重損害,致使內皮細胞功能出現障礙;另外,由於PM2.5顆粒不僅吸附大量有毒物質,而且有很多顆粒還含有有毒金屬物質,這些物質對血管具有更直接的損傷作用。血管內皮一旦出現損傷,時間長了,血液中的脂質和血小板就會沉積於血管內皮損傷處,並逐漸堆積就會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NO.7缺少運動
缺少運動的人血管內也很容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是因為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好血脂,同時減少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壞血脂,能幫助身體把多余的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的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膜上;另外,運動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減輕體重,從而減少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幾率。
NO.8壓力過大
壓力過大的人血管內也容易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因為壓力過大,人體內分泌的腎上腺素就會增多,腎上腺素增多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時間長了會導致動脈血管內皮的損傷,血液中的脂質沉積於內皮損傷處,逐漸就會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除了上述這些高危因素以外,飲食不合理、經常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暴躁易怒、過度憂思悲恐等不良情緒也都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及時糾正。
(實習編輯:梁慧儀)
肝血管瘤和肝囊腫是否是腫瘤?而倆者間又有何聯系或區別,是否會對健康有所影響。帶著諸多的疑問,我們一起來了
20世紀50、60年代,病區年發病率超過50/10萬,病死率達98%,對病區人民生命與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