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腦卒中 >> 中風後遺症的防治

中風後遺症的防治

  中風是以突然昏倒、意識不清、口渴、言蹇、偏癱為主症的一種疾病。它包括現代醫學的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短暫腦缺血發作等病,是一咱死亡率較高的疾病。

  對於中風後遺症,治療必須抓緊時間積極治療。中風之後,髒腑虛損,功能失調,病邪稽留日久,正氣定必耗損,臨床上本虛標實。當然以本虛症較明顯,其中尤其以氣虛、肝腎陰虛、心脾陽虛突出。因此,在臨床上治療這類疾病,都以采用滋陰健脾、活血化瘀之法。方用“復原丸”和“解凝活腦丹”。

中風後遺症的防治

  中風後遺症是指中風(即腦血管意外)經治療後遺留下來的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狀的總稱。常因本體先虛,陰陽失卻平衡,氣血逆亂,痰瘀阻滯,肢體失養所致。痰瘀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滯脈絡而致肢體不能隨意運動,久則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中風後遺症屬中醫"偏癱"、"偏枯"、"偏廢"等病證范疇。根據其臨床表現常可分為氣虛血瘀、肝腎虧虛、脾虛痰濕等證型。

  1、肩手綜合症:

  其發生率在20%左右,最早在發病後3天,遲至6個月後發生。74.1%在病後3個月內發生,一旦發生肩手綜合症,應及時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是減輕浮腫及疼痛。

  2、肩關節半脫位:

  其發生率在60-70%多數在病後3周內。特別在上肢松弛狀態下發生。因為穩定肩關節的周圍肌肉,如崗上肌,崗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松弛,使固定肩關節的穩定機構強度降低,加上患側上肢的重力牽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關節脫離正常位置所致。

  3、足下垂內翻:

  在中風後身體有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出現肌肉緊張,會逐步出現足下垂內翻,影響今後腳掌著地步行功能,所以同樣需要早期康復糾正逐步出現的肌張力升高,若單靠運動糾正不行,則需佩帶足托,減少痙攣,改善步行功能。

  4、誤用所致痙攣:

  如上述中風後,身體有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出現肌肉緊張,輕微活動,患者因此會欣喜若狂,反復多次自行訓練。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這是誤用、誤練,易造成肌肉痙攣,由於反復痙攣,可能使肢體功能停留在此階段,無法繼續恢復,所以一定要在治療師指導下循序漸進。治療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中風後遺症

  (1)、心腎陽虛型表現意識朦胧或癡呆,健忘,舌強語謇,肢體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氣短,眩暈耳鳴,血壓偏低,舌紅干或胖嫩,苔白,脈沉細。治宜滋陰補陽,熄風開竅。方選地黃飲子加減:生地、黃芪各30克,山萸肉、巴戟天、肉苁蓉、石斛各12克,遠志、菖蒲、麥冬、牛膝各10克,五味子、制附子、全蠍各6克。偏腎陰虛,骨蒸勞熱者加桑枝、鱉甲、地骨皮;偏腎陽虛者加淫羊藿、仙茅;氣虛甚者加黨參或人參。

  (2)、肝陽上亢型表現有高血壓病史,常頭痛,眩暈,心煩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夢,中風偏癱後血壓持續升高,上述症狀不減,且口眼歪斜,言語謇澀,脈弦滑或弦數,苔薄黃或黃膩。治宜育陰潛陽,平肝熄風。方選鎮肝熄風湯加減:生赭石、生白芍、生龍骨、生牡蛎、丹參各30克;玄參、生地、夏枯草、生麥芽各15克,黃芩、栀子、川芎各10克,生甘草6克。熱象明顯者加龍膽草、生石膏;頭痛眩暈者加鉤籐、菊花、白蒺藜;言語謇澀加菖蒲、郁金、天竺黃;肢體麻木,伸屈不利或震顫者加蜈蚣、全蠍、白花蛇;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

  (3)、氣虛血瘀型表現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謇澀,神疲乏力,面白少華,頭暈心悸,血壓偏高或不高,舌質淡或有瘀點,苔薄白,脈沉細或弦細。治宜益氣活血,祛瘀通絡,方選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丹參、雞血籐各30克,當歸、赤芍、桃仁各10克,川芎、桂枝、紅花各12克,地龍、牛膝各15克,甘草3克。偏於氣虛,重用黃芪或太子參;血瘀偏重加三稜、莪術、水蛭、三七;口眼歪斜加牽正散;肢體麻木,伸屈不利者加桑枝、蜈蚣;言語不利者加遠志、菖蒲、郁金;素體陽虛,手足不溫者加附子、肉桂;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加黨參、白術、茯苓;大便秘結者加酒大黃或番瀉葉;小便失禁者加熟地、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

  預防中風後遺症的並發症

  因中風後癱瘓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局部血管神經營養差,若壓迫時間較長,容易發生壓迫性潰瘍-褥瘡。故應注意變換體位,通常每2小時翻1次身,對被壓紅的部位輕輕按摩,也可用紅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環。

  床鋪要干燥平整,並保持好個人衛生,可以擦浴,但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應用熱水袋或洗浴時水溫要適當,防止皮膚燙傷。在翻身時應適當叩擊背部,鼓勵咳痰,以防墜積性肺炎。

中風後遺症的防治

  要有足夠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證足夠營養。

  養成排便習慣,防止大便秘結。在早飯前給1杯熱飲料(根據習慣可采用熱開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腸蠕動增加而刺激直腸的排便反射。為了促進排便,還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轉向左上腹,再轉向左下腹,反復按摩5~10次,促進結腸內上端內容物往下蠕動,以助排便。遇有便秘時,可用甘油栓或中藥。仍然不能排便時,應予灌腸。

  有尿潴留或尿失禁者,應放置導尿管,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泌尿系感染。

熱門文章
了解早搏的原因,怎麼做好預防?

概 述 早搏在人在一生中都難免不發生,但其最高發生率介於50-70歲之間,而5%左右的健康人可發生

怎麼降低高血壓

概 述 其實,如何降低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問題,比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營養搭配,不暴飲暴食,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