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其他綜合 >> 中國首個“心梗救治日” 呼吁公眾拋開認知誤區

中國首個“心梗救治日” 呼吁公眾拋開認知誤區

  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提議和國家衛計委的支持下,2014年11月20日成為中國首個“心梗救治日”。設立該健康日意義在於提高公眾對心梗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激勵人們把被動的搶救方式變為積極主動的全民預防心梗。

中國首個“心梗救治日” 呼吁公眾拋開認知誤區

  為提高公眾對心梗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激勵人們把被動的搶救方式變為積極主動的全民預防心梗的行動,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提議並得到國家衛計委支持後確定每年的11月20日為中國“心梗救治日”,寓意為“我要120”。今年的“心梗救治日”口號為“胸痛胸悶,速打120;心肌梗死,速通血管”,旨在教育大眾“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切勿錯過心梗救治的黃金時間窗。

  為配合全國活動並推動廣東省的公眾宣傳,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及廣東省介入心髒病學會共同發起、於11月19日下午在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舉行廣東省“心梗救治日”動員及新聞發布會,由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王景峰教授主持。現場專家雲集,廣東省衛計委、廣州市衛計局以及廣州市120的領導和省內部分大醫院的心血管和急診專家均到場參加。

  心梗救治有“黃金時間窗”

  公眾意識欠缺尚需教育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顯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國每5個人中有一個人患心血管病。《柳月刀》最新研究表明,我國過去10年急性心梗住院絕對人數和相對比例均顯著增加,但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和長期預後未得到明顯改善。

  對於我國心梗的現狀,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理事長向定成教授分析說,主要原因在於公眾的認知水平不足以及醫療系統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急性心梗的最佳救治時間是發病後的2小時,但很多急性心梗患者發病後未能及時就醫或呼叫120,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或死亡。此外,院前急救系統即120和醫院亦缺乏有效的快速救治機制,不能適應心梗救治的需要。”

  據向定成教授介紹,從2010年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倡導推動胸痛中心的建設,並於2013年9月啟動了胸痛中心的認證工作。經過眾專家的努力,近幾年學會成績斐然,目前全國已有注冊的胸痛中心70多家,其院內救治時間從原來的平均120分鐘縮短到70分鐘以內。但從全國范圍看,胸痛中心尚不夠普及,尚需政府的大力支持,把各級醫院和120協調和整合,建立起適合本地區的區域協同救治體系。

  廣東省衛計委醫政處張偉處長對廣東醫生所做的心梗救治探索表示贊賞,並為廣東醫生感到自豪。他指出,工作重點在於心肌梗死不能遵從就近原則,應選擇有資質的醫院,從而解決2小時救治的問題。“胸痛中心目前為數不多,是因為具備綜合能力的醫院不多。解決之道在於加強縣級服務能力,把胸痛中心建到縣級醫院。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心梗病人在基層就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為了積極探索心梗的救助模式,廣州軍區總院胸痛中心在各級領導及專家的支持下,率先建設區域救治協同救治體系,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率的設想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向仕平副院長在會上表示,目前該院已建立了胸痛中心為樞紐,涵蓋了周邊30多家網絡醫院,高危患者死亡率下降到3%。但目前仍存在許多困難,該院將繼續積極主動開展公眾健康教育活動。

  老百姓關於心梗急救的認識誤區眾多,從而延誤了心梗的最佳救治時間。廣東省介入心髒病學會會長陳紀言教授指出,設立“心梗救治日”意義重大,“因為心梗是高危疾病,需要緊急救治。很多名人死於心梗,若在黃金時間窗以內及時救治,對於患者的預後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及時救治很重要。”目前通過科學方法可使心梗死亡率降到4%,醫學界雖有能力救治心梗,但很多病人卻沒得到及時的救治。這與公眾的認識誤區密切相關,如發病不願到醫院看、不願意采取合適的方式、不知到哪裡看、做出租車看病而不是第一時間撥打120、家屬對治療方案猶豫不決等。

  心梗救治70%由120和急診科完成,30%由胸痛中心完成,120在其中起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廣州120黃毅主任分享了心梗救治中120的責任。“廣州的急救體系在全國來說,算是比較完善的。具有134個急救站,市區急救范圍4公裡以內,鄉下、郊區急救范圍為8公裡以內。急救布點比較全面,老百姓對急救比較滿意。但心梗得到有效救治機會並不高,這是因為老百姓不知道類似疾病往哪裡送,往何種醫院送又有什麼依據。”他強調,心梗救治不是一家單打獨斗,而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過程。120該如何協同和把握時間,需要先解決上述兩個問題,最終才能讓百姓受益。

  胸痛中心“先救治後收費”

  讓急性心梗得到最及時救治

  對心梗最具救治資質的胸痛中心對患者是如何開展救治?向定成教授表示,一般院外送來的患者經過急診科診斷後,會請心內科會診確定是否手術,如患者同意將被送到心內做術前准備。但是,心梗因其救治有時效性,需“先救治後收費”。

  “一旦病人在救護車上明確是心梗,應跟家屬進行溝通和治療。如果家屬同意手術,應將患者送到有介入資質的醫院去,到院後直接送到導管室,與家屬談話後做手術。”向定成教授指出,只有在醫院行政力量的支持下,才能將原來的流程完全改造,進行優化。同時,需要協調社會資源,發揮教育職能,讓各界人士了解胸痛中心成立的意義,從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救治。

  關於心梗的救治體系的建立,張偉處長亦發表了意見。“心梗救治應跟時間賽跑,中間涉及一系列的銜接環節。包括公眾對疾病的認識及意識的提高,急救體系的完整和救治體系的建設,以及醫院的綠色通道,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健康教育促進和急救體系的建設是政府部門的責任,下一步政府將要建立完善的急救分級救治體系,使老百姓的重大疾病治療得到最及時的治療。”

  據向仕平副院長介紹,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胸痛中心於2011年3月27日正式成立,作為國內胸痛中心的試點。胸痛中心在2012年8月20日順利通過了美國胸痛中心(SCPC)認證檢查,成為中國首批獲得國際認證的兩家胸痛中心之一;2014年2月該中心又通過了中國胸痛中心首批認證,成為中國胸痛中心建設的示范點,是目前廣東省內唯一有雙認證的胸痛中心。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胸痛中心是以心血管內科和急診科為核心組建的一支胸痛急救快速反應團隊。胸痛急救需要調動和借助全院、社會及政府等資源,為此,醫院專門成立了胸痛中心工作委員會,由一名副院長和醫務部副主任分別擔任正、副主任委員,負責協調醫院內部和外部的各類資源。並設技術總監和行政總監負責胸痛中心的實際運作。

  廣州總醫院胸痛中心利用遠程監護系統創立了“遠程ICU“和”移動ICU“的新型醫療模式,並據此與周邊地區30多家基層醫院建立了急救物聯網。“遠程ICU”和“移動ICU”模式的實踐,使大醫院的優勢技術力量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就可以隨時為基層醫院提供支持,從而徹底改變了現行的急救和醫療模式,並已成為廣東省醫療物聯網示范項目並已經被廣州市批准為醫療物聯網重點實驗室。

(實習編輯:徐建霞)  

熱門文章
冷熱水療法或對心力衰竭有益

一種家庭式的水療法——用熱水或冷水浸泡手臂或腿部——或可緩解某些人心力衰

認識早搏

早搏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是心髒沒有遵循正常規律跳動,某一次心跳的節律提前了,提前跳動之後又出現一個較長的間歇。有症狀的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