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冠心病患者達到2000萬人,每年新增患者人數超過100萬,2013年冠脈介入手術病例數超過60萬,且2013年我國心髒支架市場規模已達到140億。隨著冠脈支架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且近幾年3D打印技術的日星月異,私人訂制冠脈支架,將不再是夢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周玉潔教授在2015年精准醫療研討會上表示,安貞醫院正與樂普醫療、清華大學合作開發3D打印完全可降解個體化冠狀動脈支架,根據年度計劃將於今年內完成3D打印完全可降解個體化冠狀動脈支架的構建、物理性能及生物性能檢測,同時於2017年完成評估支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動物實驗,並申報相關專利。
應用生物3D打印的心血管支架,不僅具有可降解、環保等優勢,而且還擁有更低的價格。同時,生物3D打印冠脈支架能夠實現量體裁衣,依據不同患者血管的情況,私人訂制冠脈支架,對實現冠心病個體化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什麼是生物3D打印技術?
簡單的來說就是把細胞、蛋白質、DNA等作為打印盒的“墨水”,利用最先進的計算機建模系統進行精密測算,然後為我們打印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組織、器官。
據悉,3D打印在醫療領域有兩類應用已在市場出現,一是外置的醫療器械,包括康復輔具、假肢、醫療模型、診療器械等;二是偏個性治療醫用植入物,比如將3D打印的骨骼、軟骨、關節、牙齒等產品,通過手術植入體內。
用何種材料來打印生物3D冠脈支架?
生物3D打印冠脈支架使用可降解材料,能夠在體內進行自我降解,避免了傳統心髒支架給患者帶來的血栓、炎症等潛在風險。還能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分析,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建模系統,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心髒支架,減少出現因支架直徑與血管直徑不匹配造成的支架貼壁不良或冠脈夾層,引發支架內血栓形成,甚至心肌梗死,乃至死亡的情況發生。
生物3D打印技術如何走進臨床?
未來在臨床上的應用設想,簡單來說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為患者進行冠脈造影,獲得血管影像資料,給出個性化錐形冠脈支架醫學性能需求參數,第二步:可降解生物材料選取,個性化錐形支架設計,第三步:宏觀結構重構及細節結構設計及優化、3D打印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