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是由於心包破層和壁層急性炎症引起的以胞癰、心包摩擦音為特征的綜合征。心包炎在幾個屍檢系列中的檢出串為2%—6%,而生前被臨床確診的心包炎僅占住院病例1%,男性多於女性,成人多於青少年和兒童。
急性心包炎常是其他疾病的一種表現或並發症。多由感染所致,以結核性、化膿性[以葡萄球茁、肺炎球菌多見)及病毒性為主;非感染性心包炎以風濕性、結締組織慶息、心肌梗塞、尿毒症、腫田、放射損傷、過敏等多見。在我國結核仍為心包炎的常見病因。

正常心包腔由勝層和配層組成,其內約含50ml液體。急性心包炎時,在壁層和髒層之間產生由纖維蛋白、白細胞及少許內皮細胞組成的滲出物。液體增加不明顯時為急性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當滲出物中的水分增多時為溶液性心包炎,多為漿液纖維蛋白,液量100—500ml,呈黃而清的液體,有時多達2—3L。滲出液可為膿性或血性,膿性多為細茵感染,血性多繼發於腫瘤。通常心外膜下令肌有不同程度和大小范圍不等的炎性變化。炎症還可累及縱廂、橫照和胸膜。滲液一般需數周至數月才吸收,但可發生壁層和髒層粘連、增厚,而逐漸形成慢性心包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