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介入治療 >> 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探析

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探析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也不斷得到轉變和改善,這也使得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在目前,我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在臨床治療上,介入診斷以及治療開始不斷得到了應用,並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康復率[1]。在此次臨床研究中,我院對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了心血管介入治療,效果顯著。詳細臨床報道如下所示:

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探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臨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9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齡范圍為47歲到72歲,平均年齡為52歲。所有患者均存在持續胸痛,時間大於等於30分鐘,使用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沒有顯著效果。患者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鄰胸前導聯ST段持續上抬。對於存在低血壓或者休克的患者,需要使用多巴胺進行升壓處理,並進行補液,直至收縮壓在90mmHg以上。患者中有26例患者為下壁心肌梗死,有4例患者為下壁心肌梗死合並右心室心肌梗死,有11例患者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有11例患者為前間壁心肌梗死。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後均進行導聯心電圖檢查,從而對患者的發病時間進行確定,並都對其心功能進行評估。患者在治療上使用300毫克的阿司匹林以及300毫克的氯吡格雷進行口服。對患者的血常規、電解質、心肌酶、血型進行檢查,並進行碘過敏實驗,備皮後將患者送至導管室。對患者進行左冠狀動脈造影以及右冠狀動脈造影,並落實球囊擴張治療以及支架植入治療。在手術過程中,使用6000U到10000U肝素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患者術後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他汀類降脂藥物進行長期口服治療。

  2、結果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經過治療後均治療成功,無一例死亡病例。患者經過治療,殘余狹窄小於20%,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試驗為3級,沒有出現臨床並發症。有3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經過處理後均恢復正常,沒有出現嚴重並發症。患者術後沒有出現再閉塞的情況。患者在經過術後治療的1小時到5小時後,臨床症狀得到顯著改善,治療後24小時內,患者恢復正常。經過統計,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為10天。

  3、討論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也不斷得到轉變和改善,這也使得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所謂心肌梗死,就是指患者的冠狀動脈出現閉塞,導致血流出現中斷,導致局部心肌組織出現持續性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醫師需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對患者進行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目前,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需要實施早期干預,從而保證在有效的時間內防止缺血半暗區內部存活的心血管組織出現嚴重損害,然而在目前還沒有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3]。心血管介入治療在目前開始引起了更多的關注和研究,相關臨床研究以及資料文獻顯示,心血管介入治療具有早期、快捷、充分、持久依舊有效的特點,能夠幫助相關梗死血管實現再通,恢復血流的正常的運輸,從而使心肌組織得到保護,恢復患者的左室功能,使患者心電維持穩定,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預後。心血管介入治療在臨床上的效果十分顯著,並發症的發生率相對較低,能夠有效對心功能進行改善,其也開始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相關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的4小時以及6小時為最佳的治療時間,在期間實施手術治療,具有較好的顯著,且並發症的發生率也相對較低。在此次臨床研究中,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過早期治療,均全部治療成功,並發症的發生率也相對較低[4]。

  心血管介入治療對於醫師的要求相對較高,醫師自身還需要具備專業的操作技術,能夠熟練地進行操作和實施,另外還需要組織相關的護理人員落實護理工作。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並對患者實施相關的檢查,包括了心電圖檢查、血壓監測以及呼吸監測等,患者如果出現了異常情況,則需要立即告訴醫師,並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防止患者穿刺位置出現出血以及皮下出現血腫,術後還需要對患者佩戴動脈鞘管,佩戴時間控制為4小時到6小時。在必要情況下,需要使用肝素鹽水對患者進行沖洗,預防血栓的出現。動脈鞘管在拔除後,需要對患者進行15分鐘到30分鐘的皮膚按壓,並使用彈力繃帶對患者進行加壓和包扎[5]。對患者雙側足背動脈波動、皮膚溫度以及末梢血液循環等進行觀察和分析,教會患者進行6小時到8小時的術側肢體制動。在心血管介入治療過程中,會使用到較多的碘造影劑,因此術後患者需要多飲水,從而有利於造影劑的排洩。在此次臨床研究中,患者在術後缺乏自理能力,因此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洗漱以及飲食進行了協助,並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便。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排便進行護理,從而防止患者出現便秘。患者每天排尿量需要控制在1500毫升,如果患者出現了排尿困難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匯報醫師,並進行導尿處理。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還需要對輸液的速度進行控制,在必要情況下,需要使用微量泵對輸液的速度進行調節。在此次臨床研究中,大多數的患者均為初次患病,對於疾病本身還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因此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落實細膩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從而使患者的依從性得到提高,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因此,護理人員在一開始需要對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進行心理咨詢,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內心的不安、焦慮、恐怖、緊張等情緒進行了解和認識,並說明心理情緒的不安對臨床的治療效果存在不利情況,精神層面的緊張以及焦慮,會導致患者的交感神經發生興奮,從而導致患者的心率較快,導致心肌耗氧的增加,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冠狀動脈痙攣以及心律失常。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內心疑惑進行說明和解決,認真落實解釋工作,並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安慰,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對於患者的家屬,護理人員需要向其說明健康教育對患者康復的重要性,並教會患者家屬如何保持情緒的穩定,並對患者日常的飲食安排和飲水、藥物的效果、不良反應以及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強調盡早下床活動的重要性。

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探析

  綜上所述,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使用心血管介入治療,臨床上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病殘率以及死亡率,降低並發症的發生率,對患者的心功能進行改善,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此次臨床研究中,我院對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了心血管介入治療,均全部治療成功。可見,心血管介入治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上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和普及。

熱門文章
健康關注:部分高血壓禍起頸椎病!

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干,神經血管分布交錯密集,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些疾病似乎與頸椎“風馬牛不相及&rdquo

高血壓患者不得不知的血壓波動特點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血壓並不是固定的,一直處於變化之中,高血壓患者要想准確測量高血壓的值,也要先了解高血壓波動的規律變化。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