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疾病病因 >>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

   據調查,目前我國有糖尿病患者3000多萬例,其中大約有2000多萬並發高血壓。患者若既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其健康受到更為嚴重的威脅。他們患嚴重心腦血管病,如中風、冠心病、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病、腎損害、視網膜病等的風險與死亡率均為單獨存在高血壓或糖尿病的2倍多。研究表明,在兼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有效的降壓治療可明顯降低其患上述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改善生活質量,效益頗為顯著。因此,“積極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已成為醫師和患者的共識。

    那麼,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進行降壓治療?與一般的高血壓患者又有何不同呢?     首先,是更要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的降壓治療。目前對糖尿病與高血壓病的病因與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還難以將其根治。因此必然是“一旦患有,終身相隨”。只有堅持以正確的方法進行終身治療,才可能得到好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被某些“說法”所“忽悠”。例如:某療法可將高血壓病、糖尿病徹底“除根”、“治愈”,讓它們與您“告別”等等。總之,不可放松科學有效的治療。     其次,要更加卓有成效地實行健康生活方式。因為實行健康生活方式是治療高血壓病,也是治療糖尿病的必不可少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是治療這兩種疾病的重要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膳食以逐步達到並保持理想體重,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這要求堅持做到飲食總量適當,並將低脂、低鹽、多蔬菜作為飲食的“主旋律”。據研究,肥胖者減重10公斤,收縮壓可降低5~20毫米汞柱;而合理的飲食可降低收縮壓8~14毫米汞柱。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   ●適當運動研究表明,持之以恆的適當運動可降低收縮壓4~9毫米汞柱。     ●情緒樂觀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對疾病的康復很有意義。     ●戒煙限酒這也可降低收縮壓約2~4毫米汞柱。     因此,在血壓為正常高值(收縮壓130~139,舒張壓80~89毫米汞柱)或輕度高血壓者,實行健康生活方式本身就有可能使血壓正常化;而對於中度特別是重度高血壓者,則可因此而減小降壓的難度或用藥的力度。     第三,糖尿病患者應把血壓降到多少?中外醫學家們的意見是要低於130/80毫米汞柱,而不是像無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那樣,低於140/90毫米汞柱。眾多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更嚴格、強化的降壓治療可更多地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及死亡率,減少糖尿病腎病的發生,並延緩其進展。有的研究還提到,尿蛋白較多的患者,如每天多於1克,應使血壓低於125/75毫米汞柱,以更有利於減少尿蛋白的漏出,保護腎髒。     第四,須知,要使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常非易事,為此多數患者需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對此應有心理准備。每位患者均應和醫生一起反復觀察、琢磨,選擇適合自己,既有效又副作用少的藥物,並逐步確定所用藥物的劑量。     第五,在諸多的降壓藥物中,糖尿病患者降壓要優先選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如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等)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替米沙坦等)。這是因為上述兩種藥物對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的腎損害有獨特的保護作用:可推遲尿蛋白的發生時間,減少尿蛋白的排洩量,延緩腎病的進程。現在認為,只要有尿蛋白出現,即使血壓不高也應使用上述的兩種藥物之一。此外,這兩種藥物對改善代謝異常、保護心功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等均有好處。     第六,要記住:在兼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與降血糖相比,降壓的效益更為顯著。一項長期的觀察研究表明,嚴格的降壓治療可使患者的中風、死亡、微血管並發症、所有的糖尿病並發症的相對發病風險分別減少44%、32%、37%和24%;而嚴格的降糖治療則僅使上述的各項風險分別下降5%、10%、32%和12%。可以看出,除微血管並發症下降不懸殊外,其他幾項相差1~7倍之多。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降壓治療水平對其預後影響更大,必須給予充分重視。     最後,在兼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往往“禍不單行”,常常還有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結伴同行,如血脂紊亂、酗酒、肥胖、吸煙、少運動、精神過分緊張、鼾症等。對此也要十分關注、積極糾正,否則,同樣會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與死亡風險。患者的密切合作是良好治療效果的重要保證。應該說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熱門文章
心髒健康體檢查什麼?

經常會有人問,想查查血管有沒有硬化,有沒有冠心病該查哪些項目?健康體檢機構也抓住,人們普遍擔心患上心髒病和癌症的心理,推

香煙煙霧危害血管健康

不久前,河北省衛生廳組織對全省18個縣(市、區)15~69歲常住居民9632人進行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居民吸煙率高達28%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