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是常見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它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及微循環障礙,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中醫學中無此病名,但其症狀散見於“眩暈、中風、腦痺”等病證中,屬“痰濁”、“痰痺”范疇。
高血脂症是一組以髒腑功能失調,膏脂輸化不利而致以痰濁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痰濁致病周身無處不到。 在臨床上的病人中:有的因脾虛痰瘀阻絡而肢麻;有的因肝腎不足聚痰生瘀而致頭痛眩暈;有的因心脾不足痰瘀阻痺胸陽而致胸痺;有的因脾腎兩虛痰瘀阻竅而成癡呆。這些病人通過化痰濁、行痰瘀治療均可取得一定療效。 高血脂病人多為老人,尤其是久病或肥胖嗜食油膩者。老人及久病者氣虛陽虧,血滯脈澀,津液失於輸化致痰聚瘀生;肥人及嗜食肥甘者損傷脾胃易積濕生痰停痰。此外,脾、腎是形成痰濁瘀阻的主要髒腑,故在治療痰濁瘀阻的同時要注重調理脾腎,平素宜低脂低糖飲食,以減少高血脂症發病。 痰濁瘀阻治療的基本方為:制首烏15克、黃芪12克、陳皮6克、蒼術6克、丹參15克、赤芍10克、地龍12克、山楂15克。諸藥每日1劑水煎,早晚2次口服。3個月為1療程。 痰濁中阻型 痰濁中阻型——症見頭昏脹刺痛、耳鳴心悸、急躁善怒、腰膝酸軟者,選加杞菊地黃湯;症見視物旋轉、惡心欲嘔、胸悶肢麻者,選加半夏白術天麻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