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髒病的人是不是就一定心衰?有很多心髒病患者搞不清這個問題。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可導致心髒收縮功能或舒張功能減退。一方面,由於心髒排血量減少使周圍組織灌注不良,不能滿足機體代謝所需血液,病人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運動耐力下降等症狀;另一方面,由於心髒排血量減少,使周圍回流的靜脈血受到一定影響,病人這時就會出現瘀血,表現為下肢浮腫或肝大、消化道淤血等。 有些病人得了心髒病就說自己心力衰竭,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心髒病要發生心力衰竭是有一個過程的,每個病人由於情況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得了心髒病後還有一個代償期,即心髒功能有一個代償階段。在代償期中,病人雖有心髒病,比如到醫院檢查時發現心髒有雜音或心髒大了等,這只是說他有心髒病,但他的心髒功能可能還處於正常狀態。如果在心髒病基礎上再有一些誘因,那麼它就可以使心髒由代償期發展到失代償,即發生心力衰竭。臨床上講的誘因,主要的就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