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疾病病因 >> 顱內動脈瘤應該檢查的項目有哪些?

顱內動脈瘤應該檢查的項目有哪些?

  多見於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史。多在安靜時發病,發病相對較慢,臨床症狀相對較輕,腦脊液內無紅細胞,CT掃描示腦內低密度區,足以區別。

  1、顱內腫瘤鞍上區動脈瘤常誤診為鞍區腫瘤,但鞍上區動脈瘤沒有蝶鞍的球形擴大,缺乏垂體功能低下的表現。顱內腫瘤卒中出血多見於各種膠質瘤、轉移瘤、腦膜瘤、垂體瘤、脈絡叢乳頭狀瘤等,在出血前多有顱內壓增高及病灶定位體征。無再出血現象。據CT掃描及腦血管造影可容易鑒別。

  (1)星形細胞瘤:下丘腦或視交叉星形細胞瘤亦為鞍上占位,但形態不像動脈瘤規則,而且強化不如動脈瘤明顯。

  (2)垂體瘤:向鞍上生長,常呈葫蘆狀,動脈瘤可有類似表現。但動脈瘤一般無鞍底下陷,正常垂體結構亦保存。

  (3)顱咽管瘤:以青少年多見。當為實質性腫塊時,與動脈瘤可有類似改變,但其鈣化多見,強化常不及動脈瘤明顯。

  2、腦血管畸形一般病人年齡較輕,病變多在大腦外側裂、大腦中動脈分布區。出血前常有頭痛(66%)、癫痫(50%以上)及進行性肢體肌力減退、智能減退、顱內血管雜音及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多無腦神經麻痺的表現。

顱內動脈瘤應該檢查的項目有哪些?

  3、高血壓性腦出血年齡多在40歲以上,有高血壓史,突然發病,意識障礙較重,可有偏癱。失語為特征性表現,出血部位多在基底節丘腦區。

  4、煙霧病年齡多在10歲以下及20~40歲,兒童常表現為腦缺血性症狀伴進行性智能低下,成人多為腦出血性症狀,但意識障礙相對較輕,腦血管造影可見顱底特征性的異常血管網,以資鑒別。

  5、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可見於任何年齡,有明顯的頭外傷史,受傷前無異常,可伴有其他顱腦外傷的表現,如頭皮裂傷及顱骨骨折等。

  6、血液病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症等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往往在發病前即有血液病的臨床表現,通過血液檢查及骨髓檢查不難區別。

  7、脊髓血管畸形多在20~30歲發病。出血前常有雙下肢或四肢麻木、無力及括約肌功能障礙。發病時多無意識障礙,出現劇烈背痛伴急性脊髓壓迫症,不難鑒別。

  8、腦缺血性疾病多見於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史。多在安靜時發病,發病相對較慢,臨床症狀相對較輕,腦脊液內無紅細胞,CT掃描示腦內低密度區,足以區別。

  9、醫源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抗凝治療、胰島素休克及電休克治療等均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憑治療史鑒別不難。

  10、其他疾病各種結締組織疾病如多發性結節性動脈炎、紅斑狼瘡、各種炎症如腦炎、腦膜炎、鉤端螺旋體病。結核性腦膜炎、真菌性腦膜炎、布氏桿菌病、流感、百日咳等,急性風濕熱、嚴重肝病、出血性腎炎、過敏性腎炎、抑郁症等,均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但這些病因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上少見,根據這些疾病的臨床特征及有關檢查不難鑒別。

  (實習編輯:黃翠君)

熱門文章
改良術治心肌病仍可生育

小王3年前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經當地醫院檢查,確診為嚴重的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  當地醫生告訴她,用藥只能部分緩解症狀

高血脂和脂肪肝“狼狽為奸”

   “血脂高”是現代社會的常見症狀。   更糟糕的是,在高脂血症患者中,脂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