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心髒的激動是從窦房結開始,窦房結發出節律整齊的激動(60~100次/分),然後激動依次通過心房、房室結傳至心室,使整個心髒規律協調地收縮與舒張,從而保證心髒的泵血功能,以滿足生命的需要,這種心跳頻率稱為窦性心律。
心髒每天都在不停地跳動,這種跳動不受大腦的控制,但每一次的跳動都是有節律的,而“早搏”是發生在這規律跳動中的提早跳動。早搏以室性早搏最多見,其次是房性早搏。
心電圖檢查是發現早搏的直接手段,但可能無法及時捕捉到,而24小時動態心電圖則可以記錄一天發生早搏的次數、來源、是否伴有心肌缺血等異常。這樣的早跳可能是偶然發生,也可以是規律發生在一個或幾個正常心跳後面,後者常被稱為室早聯律。
一般人對於偶爾出現的早搏,大多會不以為然,也有的人會很緊張:“早搏需要治療嗎?”
良性早搏
發生“早搏”是不是就是心髒病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早搏可以是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生理性早搏,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良性早搏”,不需要治療,也不必太緊張太介意。
生理性早搏
又稱“功能性早搏”,是指早搏的出現大多為偶發性的(每分鐘5次以下),心電圖顯示這種室性早搏多在右心房、右心室或心底的部位;或表現為偶發的舒張晚期(即早搏出現的時間較晚)或插入性早搏(早搏間插在2個心動之間),一般不影響心髒血流動力學。
良性早搏的誘因
生理性早搏的特點是在運動後可減少或消失,多見於中青年,對人體無害,預後良好。
正常人也可以發生“早搏”,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勞累、喝濃茶濃咖啡等都可誘發早搏,特別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過度吸煙、大量飲酒,也是發生早搏的部分原因。一些更年期女性也常常出現早搏,甚至是頻發的室性早搏。
生理性早搏也可與體位改變有關,如臥位時易引起早搏,此外,不少早搏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采用降低迷走神經張力的措施,可使基本心率加快而消除早搏,比如進行跑步、游泳等運動。
近年來,超聲心動圖檢查發現,左心室假腱索與早搏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
如何應對?
生理性早搏一般在消除誘發因素或用鎮靜劑後可減少,部分良性早搏並無原因可查,也可以是持續多年的二聯律。發生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下,一般情況良好,症狀輕重不一,用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的,可能屬於一般特發性良性早搏。如果發生年齡在40歲以上,則應警惕有隱匿性冠心病的可能。
一般醫生會根據早搏是否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因素來決定是否需要藥物治療,而解除思想上的顧慮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有生理性早搏的人,平時生活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每年檢查一次心電圖或心髒彩超,珍視心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