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止血帶試驗:如果抬高肢體以排空靜脈血,並用止血帶結扎腿部,然後囑病人站立,只有在淺、深靜脈間穿通支功能不全的情況下,才會見到止血帶以下的靜脈迅速被充盈。用一根或多根止血帶,就可能檢查出功能不全穿通支的大概情況。必須提出的是,小隱靜脈與腘靜脈連結處,大隱靜脈與股靜脈連結處的瓣膜常常有功能不全。
(2)臨床方法:具有歷史悠久的臨床檢查技術,如病人取仰臥位,直立位觀察腿部,加作屈氏試驗及止血帶試驗,以估計疾病的范圍,確定隱--股靜脈和隱-腘靜脈的瓣膜功能是有價值的,但與更科學的方法相比,用以會計膝以下穿通支功能不全時,其可靠性較差。 (3)熱像圖術:依據有關報道,用這種技術探查功能不全的穿道靜脈,其准確率為60%-90%。這種差異,一方向取決於評定熱像圖的診斷方法,另一方面也取決於操作者的技術。將肢體抬高,使靜脈血流排空,用冷毛巾及電扇使皮膚冷卻,然後用一止血帶牢固地結扎於膝下,囑病人運動小腿肌肉,使靜脈充盈,此時在熱像圖上所見到一些熱區可確定為功能不全穿通靜脈的位置。如果省略這些步驟,則會出現其它一些熱區,這是由於血液通過其他途徑充盈了表淺的曲張靜脈,從而降低了該技術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