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慢性心力衰竭的及時就診率卻不足30%,這是因為相當一部分慢性心衰患者不以胸悶憋氣心絞痛為症狀,因而被忽略或誤認為其他疾病,在不知不覺中病情加重或急性發作,帶來生命危險。
慢性心衰:症狀常常不在“心”上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4%至6%,其中慢性心衰患者居多。心衰是心髒的正常功能受到損害,使心髒收縮力減弱或心髒舒張不充分而難以推動正常血液循環的結果,是一種可由多種疾病導致的共同病理狀態,臨床上最常見的引起心衰的慢性心血管病是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 很多慢性心衰患者的早期症狀似乎與“心”無關:一般體力活動時,病人即感到疲勞、四肢無力,休息後則能減輕或消除。在進行稍劇烈的活動時,譬如走路稍快些、上樓的速度稍快時則出現呼吸困難需要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再繼續前進。 預防心衰:這些因素必須注意 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科學的手段自我保護,是預防心衰的關鍵環節。患者要盡量做到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