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中絡、中經、中髒、中腑四個類型。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在臨床多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這其中,缺血性中風主要見於動脈硬化性腦梗塞和腦栓塞等;而出血性中風常見於高血壓性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依據個體化與系統化相結合的原則,應用中藥、西藥、針灸及必要的康復手段進行綜合治療。首先,要根據中風的病變過程進行系統化治療。在中風急性期,以醒神開竅、活血化瘀為主。積極控制腦水腫,並對缺血性中風開展溶栓治療,應用尿激酶、甘露醇、甘油果糖、醒腦靜、血栓通等藥物。而且,只要生命體征平穩,應立即開展針灸治療。在中風恢復期,以調理氣血、通經活絡為原則,開展包括針灸、康復、中藥及心理方面的綜合治療,以全面改善患者的運動、語言及認識功能。在中風後遺症期,以滋補肝腎、調和陰陽為主,強調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血脂。在注重培養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幫助病人早日回歸社會的同時,預防中風的再次發病。 其次,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開展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在應用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療的基礎上突出中醫特色,對患者進行辨證施治。中經絡是中風的輕症,宜養血祛風、通經活絡。可用大秦艽湯加減,或服大活絡丹、小活絡丹等。中髒腑是中風的重症,應首先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分別對證應用牛黃清心丸、蘇合香丸、三化湯及參附湯等。要充分發揮針灸治療中風的優勢,針對患者存在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吞咽困難等症狀,分別采用頭針、項針、舌針、體針、電針等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