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醫病因
1.中醫病因
中醫學無特定病名與本病相應,根據臨床表現,主要屬髒腑辨證中心氣、心血、心陰和心陽不足。
①外感因素: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衛外功能不固,運化能力薄弱,最易感受邪毒致生本病。邪毒侵入多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從鼻咽而受,衛表而入,先犯於肺,繼侵心脈,其病邪以溫熱邪毒為主;二是由口鼻而入,侵犯腸胃,蘊濕生熱,阻滯心脈,其病邪以濕熱邪毒為多。兩者皆可損傷心之氣血陰陽。
②正虛因素:若小兒先天禀賦不足,或後天失於調養,或大病、熱病後氣陰兩虛,心脈虛損,均為小兒發生本病的內在因素。一旦感受邪毒,侵入血脈,先損心體,繼損心用,從而導致本病的發生與發展。
病機 本病的病變髒腑主要在心,無論是感受邪毒,還是正氣虛弱,其共同的病理變化,都是心主血脈功能的失常。邪毒侵及心脈,留滯不去,損及心氣、心血,心氣不足難以鼓動血脈,心血虧虛則血脈難以充盈,陽不能宣其氣,陰無以養其心。氣血衰微則脈氣不相順接,日久脈絡瘀阻,氣血失調,心髒擴大,心律紊亂,脈來不整。
總之,本病邪毒侵心是致病之因,瘀血、痰濁為病變過程中的病理產物,氣陰虛損是發病的主要病理基礎,或以虛為主,或虛中夾實,病機演變多端,要隨證辨識,特別要警惕心陽暴脫變證的發生。
2.西醫病因
動物實驗及臨床觀察表明,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 20 余種。其中以 柯薩奇病毒(1~6 型)最為常見。其次是埃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腺病毒、傳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單純疱疹病毒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主要包括:病毒直接侵犯心肌;變態反應或自身免疫反應損傷心肌細胞;可能與遺傳有關。
美國科研人員發現,動脈硬化經常從一個人的少年時代就開始產生了。醫學分析證實:兒童血管中膽固醇的脂肪條層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
每天蒸飯放一把,遠離三高、心髒病、拒絕癌症,你今天吃了嗎 人的雙手和身上的各個器官與髒腑緊緊相連著,因為手上有六條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