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經波生坦、曲前列素、伊洛前列素、西地那非、他達那非、伐地那非、利奧西呱等。在2006年這些靶向藥物逐漸在中國上市之後,國內科學家也逐漸參與PAH新藥治療的研發,並逐漸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國內應用比較成熟的PAH靶向藥物主要為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RAs)、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Is)、前列環素類似物三大類型。 內皮素受體拮抗劑波生坦最早進入中國,荊志成醫師牽頭兩項上市後全國多中心治療研究顯示波生坦可明顯改善各種類型PAH患者運動耐量和血流動力學參數,阜外醫院蔣鑫醫師完成的長期隨訪數據令人滿意。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也對波生坦在兒童中應用進行長期隨訪,發現也安全有效,為兒童應用提供重要數據。選擇性內皮素受體拮抗劑-安立生坦於2011年7月在我國上市,上海市肺科醫院王岚何晶等醫師研究結果表明安立生坦(2.5或5mg,每日一次)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及運動耐量。中國參與研發的新型組織型內皮素受體拮抗劑馬西替坦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SERAPHIN)顯示,馬西替坦有效改善患者活動耐量,延長到達臨床惡化時間,論文即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預計2015年在中國上市。 PDE5Is由於起效快,價格相對優廉,在中國有廣泛臨床應用。阜外醫院徐希奇醫師率先完成的單中心研究顯示西地那非可迅速有效改善患者症狀和血流動力學,隨後何建國醫師牽頭完成全國多中心前瞻性開放研究顯示,口服西地那非(25mg,每日三次)12周可提高中國PAH患者運動耐量、降低肺動脈壓,提高生存質量。伐地那非是目前起效最快的PDE5Is,荊志成醫師牽頭的伐地那非治療PAH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EVALUATION)顯示,伐地那非可顯著改善PAH患者的運動耐量,心功能分級和血流動力學參數。他達拉非是一種長效、可逆選擇性PDE5Is,由於較長半衰期,依從性更好。目前上海市肺科醫院王岚趙勤華醫師組織的國內多中心研究正在觀察他達拉非對中國PAH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預期2013年底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