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廣州連連高溫,高掛黃色甚至橙色高溫預警。暑熱襲來,人體汗多、體內缺水、血液過黏,加上不當使用空調,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病的患者容易發生中風,應提高警惕。
體內缺水增加中風危險 在許多人看來,寒冷的冬季才是腦卒中(中風)的高發季節,夏天沒事,其實不然。在炎熱的夏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腦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並不安全,中風依然“如影隨形”。神經內科專家提醒,盛夏出汗多,體內缺水、血液過黏,加上不當使用空調,這些不良因素均會增加中風的發生率。 有研究表明,當氣溫超過32℃時,腦中風的發生率較平時高出66%,並且隨著氣溫的升高,危險性還會增大。 夏季人體出汗較多,身體內環境容易缺水,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這對於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或心腦血管病等基礎病的人群來說,會增加血栓的形成乃至中風的發生幾率。 另外,在臨床上,專家還發現,不少患者發生中風與使用空調不當有關。盛夏使用空調避暑的情況比比皆是,室內外溫差過大,對於老年人以及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來說,就是個很難把控的外來因素。因為忽冷忽熱的氣溫變化會使腦血管反復收縮舒張,以致造成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嚴重時導致腦梗死。 突發中風急救謹記三部曲 腦中風分為腦梗死和腦出血兩種,其中腦梗死占60%-80%。腦梗死(缺血性腦中風)是由於腦血管狹窄、血栓形成或隨血流帶來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而造成的。國內外治療指南推薦,對於腦梗死發病3小時內且符合溶栓條件的患者,應盡快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溶解血栓,使得閉塞的腦血管再通,從而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 腦中風發生後,搶救就等於搶生命,因此,風急救謹記三部曲: 第一步:發現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