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高,五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於初始的心肌損害和應力作用:包括收縮期或舒張期心室負荷過重和(或)心肌細胞數量和質量的變化(節段性如心肌梗死,彌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心房肥大和擴大,心室重塑,繼以心室舒縮功能低下,逐漸發展而成。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內分泌疾患、細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髒疾患等均可引起心髒病而產生心力衰竭的表現。妊娠、勞累、靜脈內迅速大量補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髒的負擔,而誘發心力衰竭。
早期心衰容易漏診誤診 心衰的症狀輕重取決於個人心髒功能狀況。除了上面介紹的貌似氣管炎、哮喘病的呼吸道症狀外,還有:腹脹、腹瀉貌似胃腸炎,患者出現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等症狀,如果不詳細詢問病史及查體,很容易被誤診為慢性胃腸炎等消化道疾病;尿少、浮腫貌似腎髒疾病,心衰病人由於心排血量降低,體循環淤血,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腎血流不足,而導致24小時總尿量減少,夜尿相對增多,貌似腎髒疾病。心衰時由於心輸出量下降,腦缺血症狀進一步加重,如不注意鑒別,很容易被誤診為老年性精神病、腦卒中、腦腫瘤等。 目前心衰的治療除常規的利尿、地高辛以及神經內分泌抑制劑外,加用中藥治療可進一步提高心衰的治療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中醫藥治療心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