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卻始發於少兒期,這其間的幾十年為預防工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機會。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一級預防,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消滅冠心病於萌芽狀態;重視二級預防,提高全社區冠心病的早期檢出率,加強治療,防止病變發展並爭取其逆轉;不可忽視三級預防,及時控制並發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病人壽命。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即危險因素的干預。1981年WHO專家委員會起草了一份預防冠心病的報告,提出預防冠心病可采用針對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兩種預防策略。前者是通過改變某個人群、地區或國家與冠心病危險因素有關的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結構和經濟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險因素的均值;後者是針對具有1個或1個以上公認的(如高血壓、吸煙等)與冠心病有明確因果關系的危險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減少冠心病的發生。但冠心病發病並不只局限於少數高危者,更多的是發生於那些眾多的危險因素較低的人群,因此,強調全人群干預更為重要。目前公認為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男性、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過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煙(現吸煙≥10支/日)、高血壓、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確的腦血管或周圍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壓、高膽固醇及吸煙被認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個危險因素。除性別、年齡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險因素都可以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