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疾病診斷 >> 識別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PCI後出血高危患者

識別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PCI後出血高危患者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首選治療方法,但其出血並發症發生率高,是影響患者預後的重要因素。

  ACUITY研究(隨機設計)30天隨訪結果顯示,與無出血者相比,發生嚴重出血事件患者的死亡、心肌梗死、計劃外血運重建、復合終點事件發生率均顯著升高。出血並發症也明顯增加醫療費用,其費用是無出血患者的5倍。出血並發症與遠期預後不良也有關。荟萃分析發現,30天內的出血並發症是1年死亡率的獨立預測因素,風險比高於30天內心肌梗死和年齡等其他因素。

  出血並發症導致臨床預後不良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結果。首選,出血可造成血液動力學的不穩定,甚至失血性休克,直接導致缺血和危及生命;還可導致嚴重貧血,影響紅細胞攜氧能力,加重心肌缺血;能導致交感張力增高;嚴重出血者的輸血治療可導致炎症反應,繼發血管收縮和血小板活化;停用抗血小板藥物或降低抗栓強度,或導致繼發支架血栓形成和血管血栓事件發生。

  因此,有效識別出血高危患者,盡早防治出血對改善患者預後極為重要。而高齡、女性、低體重和腎功能不全是較為肯定的預測因素。

  1、高齡:

  老年人的血管彈性下降,藥物代謝減慢,合並其他系統病變較多,易發生出血事件。在REPLACE-2研究(隨機設計)中,75歲以上和小於75歲患者的嚴重出血並發症發生率分別為6.7%和2.7%。

  2、女性:

  女性血管較細,肌酐清除率低,出血並發症發生率高於男性。在GRACE研究(前瞻性設計)中,女性在住院期間的嚴重出血風險較男性高出了43%。

  3、腎功能不全:

  腎功能不全患者易出現藥物過量和蓄積現象,加之此類患者的外周血管病變多較為嚴重,是出血並發症的高危人群。

  4、基因:

  基因多態性導致患者對抗栓藥物的高反應,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在服用華法林鈉片的患者中,部分細胞色素P450和維生素K環氧化酶還原酶的基因變異體攜帶者,容易出現對華法林鈉片高反應性的現象,導致國際標准化比值明顯增高;在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也存在類似情況。

  不過,目前基因監測指導下的抗栓治療仍處於探索階段,距離應用於臨床篩選高危患者為時過早。

  此外,不同臨床研究還提示可能的危險因素有貧血、糖尿病、高血壓、ST段抬高心肌梗死、出血性疾病史、應用靜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劑(GPI)和急診介入治療等。

  (實習編輯:黃翠君)

熱門文章
先天性心髒病

概 述 我們村裡有個跟我女兒大一歲的小孩生下來就查出患了先天性心髒病,後來我聽說要做手術才能治好,

如何自我監測血壓?

如何自我監測血壓?  如何自測血壓?  家庭自我測量血壓簡稱自測血壓,受測者在診室外的其它環境所測量的血壓,一般指家庭自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