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下肢那麼粗的動脈血管怎麼會發生硬化阻塞呢?事實上,由於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脂類食品含量加大,加上一些家族遺傳或代謝方面的因素,使得較為粗大的動脈血管也發生了硬化。
一般情況下,下肢動脈硬化的發病率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提高的,最近3個月,我院普外血管科就已接診了10余名此類患者,他們年齡多在70歲左右。其中有兩名老年婦女,一名87歲,一名88歲,均為下肢動脈硬化患者。就目前情況來看,也有不少50歲左右就發生此病的患者。前不久,我院普外血管科收治的一例男性患者就只有56歲,而且該患者於51歲時就已患上“左下肢脈管炎”,在當地醫院行左下肢高位截肢手術。時隔5年,該患者的右下肢又開始出現動脈硬化閉塞症狀。此次來我院就診時,病情已十分嚴重,其右足趾已經缺血壞死,考慮到患者僅剩一條腿,我院血管外科楊其鵬主任采取了先進的腋動脈與股動脈間施行人造血管動脈搭橋的方法,為患者實施了手術,從而挽救了患者的右下肢。 據楊其鵬主任介紹,下肢動脈硬化從症狀上看,主要表現是間歇性跛行、行走困難、靜息痛等。間歇性跛行是指病人行走一段距離後,血管由於狹窄或閉塞供血不足出現下肢肌肉疼痛、痙攣及疲乏無力,需要休息數分鐘後才能緩解再繼續行走。靜息痛是指有的患者後期因為嚴重的下肢供血不足而出現下肢的持續性疼痛,夜間疼痛尤其明顯,往往難以入睡,常在睡眠中疼醒;同時足部皮膚溫度顯著下降,還有的患者患肢皮膚顏色發生變化,明顯蒼白或出現潮紅紫斑,患者足部觸不到脈搏。發展到後期,粥樣斑塊將動脈血管腔部分堵塞或完全堵塞,使得小范圍動脈血停止流動或流速十分緩慢,以至血液迅速凝成塊並且不斷延長,完全堵塞動脈腔,導致腿部、腳趾或兩腳趾間潰爛、發黑,甚至壞死,最終面臨截肢。 楊主任特別提醒老年朋友,有的患者由於行走較長距離後才出現間歇性跛行,因此得不到重視;還有很多患者在出現間歇性跛行後,被當作一般的腰腿痛或缺鈣而長期誤診,個別患者甚至做了骨科手術。 對於下肢動脈硬化的治療,楊主任提示:早期可以使用血管擴張藥,意在促進更多的側支循環形成;也可以輔助使用一些中藥,以緩解症狀;但如果症狀嚴重,還是應該采取手術治療;如果僅是局限的動脈狹窄,可以在局部麻醉下經皮穿刺,對狹窄部位進行球囊擴張,然後放置一個支架進行支撐,從而恢復動脈血流。如果動脈已經完全閉塞,就必須行血管搭橋術,以便能及時地挽救肢體。中醫治療在早期可起緩解作用,在臨床上,有許多病人由於專注於中醫治療,失去了寶貴的治療時機而使肢體壞死,最後不得不截肢。這一點不能掉以輕心 楊主任最後指出,對下肢動脈硬化症要防患於未然,年輕時就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高脂肪飲食,平時可以做適當有規律的步行鍛煉,放棄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一旦罹患下肢動脈硬化症也不要驚慌,可到正規大醫院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擴張血管的藥物,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出現足部發涼時要注意保暖,但不可用暖水袋暖腳或熱水泡腳,因為這樣會加重下肢缺血,使病情加重。此外,還應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病等。防止泌尿系感染。病人如能自行排尿,要及時更換尿濕的衣服、床單、被褥。如病人需用導尿管幫助排尿,每次清理病
秋冬季節,心髒病高發,自救方法值得一看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簡稱為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內狹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