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表現
1.淺靜脈曲張:主要為大隱靜脈及其屬支發生靜脈顯露、擴張、隆起、彎曲,部分患者小隱靜脈也曲張,可單獨或與大隱靜脈曲張並發。病程長和嚴重者可出現擴張靜脈呈結節狀,靜脈曲張症狀在站立時明顯,行走、平臥和抬高患肢症狀可緩解。通常小腿病變較廣泛和明顯。近年來,DePalma等提出,淺靜脈曲張的標准為其管徑大於4mm。 2.靜脈機能不全:患者出現腫脹、疼痛、酸脹和沉重感。腫脹多發生在小腿,特別是踝關節平面,呈凹陷性腫脹,程度和范圍亦隨病情的輕重而不同,常晨輕,午後或長時間站立、行走後加重。疼痛、酸脹和沉重感多發生於直立或行走時。 3.郁積性皮炎:皮損位於下肢,多發於小腿下1/3處及兩踝附近。初為紅斑、瘀點、瘀斑和色素沉著斑,有癢感。繼發濕疹時出現丘疹、水疱、糜爛、結痂,感染可出現膿疱,進一步加重本病。部分病人在色素沉著處出現浸潤、肥厚、粗糙、苔癬化,其上干燥伴脫屑,甚至皲裂。皮損可長期出現,亦可緩慢擴展,嚴重時誘發自體敏感性皮炎。 4.小腿靜脈性潰瘍:潰瘍常發生於內踝上部和小腿內側下1/3處。原發性淺靜脈曲張和交通 靜脈機能不全所發生的潰瘍通常表淺而無水腫,潰瘍周有色素沉著。血栓性靜脈炎形成後,可形成1個或多個潰瘍,其基底水腫,有較多的肉芽組織,表面覆以漿液或腐物,有厚痂,周邊色素沉著、硬化、增生,不易愈合。最終形成靜脈周圍炎或復發性蜂窩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