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治療新思路
慢性心衰可以說是大部分心髒疾病的終點,不管是高血壓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還是心肌病,最終往往都會發展為慢性心衰。臨床上慢性心衰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呼吸困難、夜睡不能平臥、下肢浮腫、乏力等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過去醫學界認為慢性心衰就是心髒舒縮無力,出現淤血、水腫,所以治療原則主要是強心、利尿、擴血管。 近年來通過研究發現,心髒舒縮無力、淤血和水腫都只是表面現象。慢性心衰之所以發病,根本就在於人體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激活,以及心髒變大,形態發生改變,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心室重構”,只有解決這兩個問題,慢性心衰才能得到根本改善。所以,現在治療慢性心衰不僅要強心、利尿、擴血管以治標,更重要的是抑制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減少心室重構以治本。 治療理念的更新,帶動了治療藥物的改變。過去治療慢性心衰的主要藥物是地高辛、速尿等,主要作用是強心、利尿、擴血管,現在普遍使用受體阻滯劑、ACEI等,用於抑制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這些藥物雖然對慢性心衰具有治療效果,但由於它們各自的毒副作用如減慢心率,引起心律失常等,以及多品種大量用藥,限制了許多慢性心衰患者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