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年期以後,身體內的雌激素降低,女性心血管系統失去了保護傘,心髒血管缺乏緩沖適應力,所以心髒血管病的發生率就急劇增加。
更年期以後,從未確診過冠心病的女性,容易把自己的不適症狀當成當作更年期必然的現象,例如胸口悶、走路喘、心髒怦怦跳,從而放松了警惕。美國的一項研究也指出,45—60歲的女人,認為更年期會帶來情緒上的不安,多於認為可能會得心髒病的幾率。過了更年期,女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不論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比男人高,冠心病死亡率也比男人高。不過,這並不表示更年期前,女人就一定不會患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種不可逆的慢性病,一旦戴上這頂“帽子”,就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准備。但是,冠心病患者一樣可以帶病延年。關鍵是在合理用藥的基礎上,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調攝。 一、忌生氣、發怒。 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指揮人的一切,當過分激動、緊張,特別是大喜大悲時,由於中樞神經的應激反應,可使小動脈血管異常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增強,使冠心病患吝缺血、缺氧,從而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二、忌超負荷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但生命更在於平衡,它體現了生命運動的根本規律。從老年人的客觀實際出發,運動應量力而行,恰到好處,做到動靜結合,陰陽協調平衡,才能達到最佳點。如過猶不及,失去平衡,則會走向反面。因此,冠心病患者既要堅持鍛煉,又要嚴格掌握一個“度”字,使供血量和需血量相平衡。人在安靜狀態下,心肌每分鐘需要300毫升左右的血液供應;大的體力活動,心肌每分鐘需要的最大血量達2000毫升左右。可見超負荷的運動量極易導致心腦血管急劇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腦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事先服藥預防。 三、忌脫水。 有些中老年人平時沒有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等到渴了想喝水時,已造成程度不同的“脫水”了。人的血液70%左右是水,脫了水,血液怎麼流動呢?由於老年人特別是冠心病患者的血黏度都有所增高,達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血凝傾向,導致缺血或心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腦卒中。水可以稀釋血液,並促進血液流動,故老年人平時要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最好在睡前半小時、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後喝一些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