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或出現前兆才適用。劉紅旭告訴記者,提前輸液預防心血管疾病季節性發作並不科學。這就像不能今天早上吃很多的飯來預防明天不餓。首先,沒有明確指征時,臨床上不建議用藥;再者,輸液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較大的用藥方式,據《2009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占所有用藥的59%,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輸液,不良反應更加嚴重。因此,如果患者感到身體不適,應及時就診,醫生會判斷是否是發病的症狀或征兆,再決定需不需要輸液治療。
選擇時遵循兩個原則。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活血化淤類注射液按其主要成分可分為丹參類、三七類和銀杏類。劉紅旭表示,醫生判斷患者是否需要使用這些藥物時,會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要辨證與辨病結合,即同時根據中醫的辨證原理和病人當時出現的症狀來為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二是需要按照說明書的規范適應證使用,實際上,這些活血類的中藥注射液說明書並沒有提到在未發病時就能夠預防性的使用。患者如果不符合以上兩個原則,即使主動要求,醫生也不會開這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