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博士生魂斷急診室
據報道,戚錦典死前已出現諸多不適症狀。4月10日,他由於感冒不適,到校醫室看病。11日早上,他前往學校附近某醫院就診,病歷上寫著"發熱、頭暈、乏力,無流涕";下午他打完點滴,回寢室後出現嘔吐等不適。12日早上7時,他再次到醫院接受輸液治療,不一會兒嘔吐了一次,後來面色發白、眼睛腫紅。10時許,醫生准備讓他轉院治療,但因轉院問題存在意見不一,贻誤了治療時間。11時,他出現心律不正常、心髒驟停,需要立即搶救。下午2時30分,醫生宣告戚錦典搶救無效死亡。其死亡醫學證明書上的"死亡原因"是"心室顫動",醫院初步懷疑與"急性重症心肌炎"有關。同學說,戚錦典平時雖然學習用功,但每周仍堅持打兩次羽毛球,有時還在校園內跑步。 現狀:該病死亡率高、預後差 心肌炎主要分為感染性、變態反應性、中毒性心肌炎三種,病毒性心肌炎屬於感染性心肌炎。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譚寧介紹,輕度病毒性心肌炎通常表現為心律失常,一般1~2周可治愈。但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險,死亡率高,即使積極治療病程也通常長達1個月,甚至數年。 為什麼說急性重症心肌炎是醫學難題?譚寧告訴記者,急性重症心肌炎是一種罕見病,但卻極其"凶險"。急性重症心肌炎也稱重症暴發性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中的重症期的表現,其發病迅速,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70%~80%,且治療效果差,"此病不能100%治好,治療後有較大可能存在後遺症。"譚寧說。 發病:少年兒童、青壯年易"中招" 譚寧介紹,急性重症心肌炎可在各年齡段發病,但少年兒童及青壯年是好發人群,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細胞病毒等腸道病毒以及流感病毒所引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在流感季節更容易發作,因此多見於冬春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