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的血液供應對維持正常腦功能非常重要。腦供血不足是指腦血流量減少。有的患者會突然頭暈、天旋地轉、不敢睜眼,心裡明白,四肢均可動,就是不敢活動。有的病人還出汗、面色蒼白,形容自己有“要死的感覺”。上述症狀可以持續數秒、數分、數小時不等,而後自行緩解。有的一天發作數次或幾天發作一次。
為什麼會發生腦供血不足呢? 一是血管壁受損,管腔狹窄——腦動脈硬化,管壁硬化斑形成,管腔狹窄、變細、血管阻力增加致血流量減少,尤其在連續長時間用腦過度後,常常發生相對腦供血不足。二是血壓下降,血流緩慢——常見於低血壓或心髒功能不全者。心髒搏出量減少引起腦供血不足。有動脈硬化的人,夜晚睡眠時血壓較白天下降,這時血流緩慢,清晨醒來時就會發生腦供血不足。三是頸椎病——椎動脈是供應腦的重要血管,它穿行於頸脊兩側的橫突孔,上行至顱內。當病人有明顯的增生性頸椎病,伴有椎間孔狹窄,尤其是猛烈轉頸時,可使椎動脈受壓,引起暫時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生眩暈。四是血液化學成分的改變、粘稠度增高——如紅血球增多症、高血脂症、脫水、血容量減少,使血流郁洩,都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