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心絞痛特點為前胸陣發性、壓搾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狀,疼痛主要位於胸骨後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常發生,每次發作持續3~5分鐘,可數日一次,也可一日數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後消失。
心絞痛多見於男性,多數40歲以上,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急性循環衰竭等為常見誘因。
心絞痛的發病病因多種多樣,例如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心髒神經官能症、急性心肌梗塞、硝酸甘油的效應、X綜合征等等都會引起心絞痛的發生。那麼,哪些原因會引發心絞痛,心絞痛該如何預防?
過度勞累會引發心絞痛
1、心絞痛以體力勞累為主,其次為情緒激動
登樓、平地快步走、飽餐後步行、逆風行走,甚至用力大便或將臂舉過頭部的輕微動作,暴露於寒冷環境、進冷飲、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以及恐怖、緊張、發怒、煩惱等情緒變化,都可誘發。晨間痛阈低,輕微勞力如刷牙、剃須、步行即可引起發作;上午及下午痛阈提高,則較重的勞力亦可不誘發。在體力活動後而不是在體力活動的當時發生的不適感,不似心絞痛。體力活動再加情緒活動,則更易誘發。自發性心絞痛可在無任何明顯誘因下發生。
2、硝酸甘油的效應
舌下含有硝酸甘油片如有效,心絞痛應於1~2分鐘內緩解(也有需5分鐘的,要考慮到病人可能對時間的估計不夠准確)。對臥位型心絞痛,硝酸甘油可能無效。在評定硝酸甘油的效應時,還要注意心絞痛病人所用的藥物是否已經失效或接近失效。
3、心髒神經官能症
心絞痛病人常訴胸痛,但為短暫(幾秒鐘)的刺痛或較持久(幾小時)的隱痛,病人常喜歡不時地深吸一大口氣或作歎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經常變動。症狀多在疲勞之後出現,而不在疲勞的當時,作輕度活動反覺舒適,有時可耐受較重的體力活動而不發生胸痛或胸悶。含用硝酸甘油無效或在10多分鐘後才“見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經衰竭的症狀。
4、急性心肌梗塞
本病疼痛部位與心絞痛相仿,但性質更劇烈,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並有發熱,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緩解。心電圖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導聯ST段抬高,並有異常Q波。實驗室檢查示白細胞計數及血清學檢查示肌酸磷酸激酶、門冬氨酸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紅蛋白、肌凝蛋白輕鏈等增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5、X綜合征
本病為小冠狀動脈舒縮功能障礙所致,以反復發作勞累性心絞痛為主要表現,疼痛亦可在休息時發生。發作時或負荷後心電圖可示心肌缺血、核素心肌灌注可示缺損、超聲心動圖可示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但本病多見於女性,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不明顯,疼痛症狀不甚典型,冠狀動脈造影陰性,左心室無肥厚表現,麥角新鹼試驗陰性,治療反應不穩定而預後良好,則與冠心病心絞痛不同。
心絞痛患者的常規家庭護理措施如下:
第一,要消除誘發因素,預防心絞痛發作。
大多數的心絞痛發作均有其固定的或相近似的誘因,患者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總結出每次發病的特點,調整體力活動量,避免過度的情緒激動、焦慮、發怒、精神緊張,減輕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注意天氣變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或飽餐也可誘發心絞痛。總之在實際生活中予以針對性預防。
第二,改變患者的飲食結構。
限制脂肪攝入,控制肥胖,戒煙,避免釀酒和暴飲暴食,減少餐後因心血管活動不穩定引起的心絞痛發作,積極防治高血壓和高脂血症,限制鈉鹽的攝入,減少冠心病的危險。
第三,及時注意症狀變化,警惕心肌梗塞的發生。
患者應注意每次心絞痛發作的症狀及誘發因素的變化,不穩定性心絞痛常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前驅信號,對初發的心絞痛患者、症狀和誘因進行性惡化的患者,必須予以住院治療,並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對於具有以下情況之一者,要警惕:①新近發生的心絞痛;②原有心絞痛症狀加重、發作較頻繁、持續時間延長、硝酸甘油療效較差;③心絞痛持續時間超過20分鐘,經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④心絞痛發作時伴惡心嘔吐、大汗和心功能不全,或伴心動過緩、嚴重心律失常以及血壓大幅度波動等。
第四,注意用藥護理。
硝酸甘油是緩解心絞痛首選藥,如心絞痛發作時可用短效制劑1~2片舌下含化,通過唾液溶解而吸收,1~2分鐘即開始起作用,約半小時後作用消失,囑病人不能吞服,如藥物不易被溶解,可輕輕嚼碎繼續含化。在應用硝酸脂類藥物時告訴病人可能出現頭昏、頭脹痛、頭部跳動感、面紅、心悸,繼續用藥數日後可自行消失。為避免體位性低血壓所引起的暈厥,病人應平臥片刻,慢慢起床。對長期服用β受體阻滯劑如氨酰心安、倍他樂克時,應囑咐病人不能隨意突然停藥或漏服,否則會引起心絞痛加劇或心肌梗塞。因食物能延緩此類藥物吸收,故應在飯前服用。
第五、預防心絞痛的5種按摩法
1、梳刮胸肋
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輕握拳,指背成梳狀,放在前胸上,雙手四指由胸部自上而下,沿肋骨間隙由胸前向腋下平推擠按,每回30次,動作要緩慢柔和,指背關節用力。
2、揉按膻中穴
膻中穴位於胸骨中線上,與第四肋間隙平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用大拇指點按在此穴位上,先順時針方向輕輕揉按,再逆時針方向揉按,每次各30下,動作要緩慢、均勻、有力。
3、輪轉兩臂
兩腳同肩寬站立,肩部和上肢放松,靜立數秒鐘,做均勻的深呼吸,並同時將雙臂向後大幅度輪轉,每回30次,動作要緩慢均勻。
4、推按胸腹
兩手掌根上下交替或疊在一起,自胸部膻中穴向小腹部緩慢有力推按,每回30次,自覺舒適為度。
5、拍打肩背
兩腳分開站立,與肩等寬,以腰為軸,甩開雙臂,左右輪轉,以一手掌內側和另一手掌背側對肩和腰背上下交替拍打,此法要連續做20~30次,動作要緩慢、均勻,掌指拍打要強勁有力。
如需了解更多的相關心腦血管疾病,可免費咨詢健客問診!
對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堅持長期用藥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但有時也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其實,這些風險與用藥不當有關,只
迅速將血壓控制在安全范圍、防止或減輕腦組織水腫與損傷是治療的關鍵。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血壓下降過度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