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診斷技術包含有動態血壓、動態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心血管超聲、心肌顯像、CT、核磁共振以及造影、電生理檢查和心肌標志物的檢測等。
心血管病每年奪走1200萬人的生命,接近世界人口總死亡的1/4,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我國心血管病發病持續增加,現患人數2.3億,每年死於心血管病的人數約300萬,其中心髒性猝死54萬,為全球之首。
心血管病診斷技術包含有動態血壓、動態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心血管超聲、心肌顯像、CT、核磁共振以及造影、電生理檢查和心肌標志物的檢測等。
(一)、動態心電圖監測技術
因為可以連續24小時甚至72小時記錄日常生活狀態下的體表心電圖,是近年來臨床廣泛應用的診斷心律失常、篩查心律失常事件高危患者、評價藥物或起搏器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還可以記錄到常規心動圖不易記錄到的心肌缺血改變,對冠心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二)、動態血壓監測技術
動態血壓監測(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是近10年應用於臨床診斷和監測高血壓的技術,有助於了解患者接近真實生活狀態下的血壓水平、血壓晝夜節律變化規律以及患者血壓對藥物治療的反應。
(三)、運動負荷試驗
是目前對已知或可疑冠心病進行臨床評價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的無創檢查手段。該試驗與一些具體的檢查方法結合,如運動負荷超聲心動圖、運動核素心肌顯像等檢查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無創檢查手段診斷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四)、心血管超聲技術
體表Doppler技術在檢測心髒各房室大小、室壁運動、血流速度和心髒功能方面可以提供很有價值的信息。二維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先天性心髒病和心瓣膜病的最方便、最安全和比較可靠的檢查手段。近10年來,藥物負荷超聲心動圖和心肌造影超聲心動圖技術在冠心病的診斷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五)、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技術
是核醫學檢查手段近年來進展較快的一個方面。因為操作簡單、無創可重復和敏感性高等優點,成為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重要檢查手段。臨床常用的有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放射性核素心血池顯像和核素心肌代謝顯像技術。
(六)、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
該技術是目前唯一用解剖形態學方式進行功能、代謝和受體顯像的技術,被稱為分子顯像或生化顯像技術。在明確心肌缺血部位和范圍、評價存活心肌和測定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方面有重要價值。
(七)、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CT)
CT冠狀動脈成像和心髒三維重建技術的應用,是1998年以來無創影像學檢查手段進展最大、最快的一個方面。對於冠狀動脈中、高度狹窄的陰性預測價值較高,在冠狀動脈中、高度狹窄的篩查方面可部分取代有創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八)、核磁共振成像(MRI)
是近年來心血管影像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主要用來評價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圍、存活心肌和心功能改變情況。
(九)、有創檢查手段
1、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近年來,經桡動脈途徑的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左心室造影和介入治療成為大多數患者優先選擇的檢查和治療手段。
2、冠狀動脈內超聲和冠狀動脈內多普勒血流測定
冠狀動脈內超聲能精確地分辨血管壁的結構和對冠脈內斑塊進行定量和定性診斷。近年來,該技術在指導介入治療策略的選擇、評價介入治療效果和研究介入治療後再狹窄機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冠狀動脈內多普勒血流測定用於評價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可直接反映冠狀動脈內血液動力學功能。
3、心腔內電生理檢查技術
是目前研究心髒生理性和病理性電活動規律、評價心髒自律性、興奮性和傳導性的最可靠的檢查手段,能夠為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某些心律失常提供最有指導價值的信息。
(十)、心肌標志物檢測
血液中心肌標志物水平的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診斷標准之一。目前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好的心肌標志物是心肌肌鈣蛋白(CardiacTroponin,cTn),其增高幅度與心肌缺血損傷的面積相關,主要用於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危險分層和預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