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出現之前,大多數病人會出現高脂血症,令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沉積於血管壁,使管腔變窄,或滲入血管壁,使管壁變脆,從而導致心腦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還會導致血管硬化,引起高血壓。故減少脂肪,尤其是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對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十分重要。
具體為:總脂肪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且不飽和脂肪酸(如植物油)與飽和脂肪酸(如動物脂肪)的比例控制在2∶1。各種植物油如菜子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茶子油等,因不含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烹調時可多采用。
黃豆中的異黃酮有類雌激素樣作用(雌激素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魚類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豐富,其中,淡水魚脂肪中含有豐富的二十烷酸及二十二戊烷酸,它們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紅茶中含有較多的黃酮類化合物,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作用;
而玉米、燕麥、銀耳、洋蔥、蘑菇類,以及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可選擇多進食。
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各種蛋的蛋黃、動物腦和內髒、奶油、牛奶、干酪、豬肉、牛肉、羊肉及火腿等,宜適當少吃。當體內攝入碳水化合物(也稱糖類)或熱量超過日常所需時,肝髒會將其多余部分合成膽固醇和三酰甘油,使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大為增加;並可能加重胰島負擔,誘發糖尿病,繼而反向加重心腦血管病。
此外,糖類進食過多,還會影響機體對銅離子的吸收和利用,使膽固醇合成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進一步升高。所以,飲食上應盡力控制糖和高熱量的攝入。
目前認為,每天攝入的糖類食物不應超過總熱量的60%~70%,折合算來,每公斤體重宜控制在5克左右。
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維生素A、B1、B2、B6、C和E,可幫助調節血液酸鹼度,增強血管的柔韌性,增強機體對血壓波動的緩沖力,以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等;鉀離子對鈉離子有拮抗作用,可通過排鈉、保鉀來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鎂離子對鉀離子有協同作用,它們均有保護心腦血管的功效。
因此,對於富含大量鉀離子的綠葉蔬菜、香蕉、蘋果、柑橘以及櫻桃,富含鎂離子的葵花子油、核桃等,富含鎂離子的綠葉蔬菜、谷類、海產品等,不妨適當多吃。而鈉(主要為食鹽)的攝入量則應控制在每天3~5克以內(小兒及腎髒病病人酌減),以防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從而使血壓升高。
此外,有研究人員指出,適量進食富含硫氨基酸成分的蛋白質,如大多數海魚、純牛奶、雞瘦肉及大豆等,以及適當飲酒(建議健康人每天飲酒兩次,其中葡萄酒每次少於100毫升、啤酒每次少於300毫升、白酒每次少於30毫升),對防止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另外,每天補充一定量的葉酸,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大有裨益。平時不妨多攝入一些如水果、綠葉蔬菜等含葉酸較多的食物。
高血壓病人、動脈硬化病人和老年人,在暴怒、極度恐怖、精神極度緊張、狂喜、哈哈大笑等極度興奮時可引起血壓波動。 人的血壓
胸脅部有脾、膽二經脈所過;胸骨後有胸腺,是主宰免疫系統的中心;任脈有總任一身陰經的作用,貫穿胸肚腹中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