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變,突發性腦梗死、腦出血的急診患者逐漸增多。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正趨於年輕化,約有33%的腦梗死病人年齡在65歲以下。如果你有以下情況就要盡快去醫院檢查。
1、一時性黑蒙:
在眼前突然出現,數秒鐘後能恢復,不伴惡心、嘔吐、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這是顱內血流量減少或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引起的。因為,眼動脈是頸動脈的第一條分枝,對頸動脈硬化、狹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風的最早警報信號。
2、短暫性視力障礙:
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陣發性發作,多在一小時內自行恢復。這是視網膜中心動脈或分枝動脈因腦血流量減少引起閉塞的結果,但尚未出現腦神經征象,可視為較早期的中風預報信號。
3、頻頻打呵欠:
這是腦動脈硬化逐步加重,管腔愈來愈窄,腦缺血缺氧日甚所致。據統計,在缺血性中風發作前5~10天內,頻頻打呵欠者,可達80%。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一信號。
4、扭頸手麻症:
多發生頭轉向一側刮胡子時,突感手指無力,剃刀落地,有的說話不清,1~2分鐘後恢復。這是因為轉頭時,引起已經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加重了狹窄的結果。這一現象,足以告誡人們,中風可隨時發生。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即出現一過性偏癱或單癱,可能伴有失語,但持續時間短,多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這表明已經有輕度中風。可把它當作是進展性或完全性腦卒中的先兆。
老年人血壓波動劇烈或激增,頭痛頭暈耳鳴加重,精神緊張或神疲嗜睡等症狀,表示有可能發生出血性中風。
夜晚容易中風和什麼有關?
目前認為,這與機體的動脈血壓、血漿中兒茶酚胺及纖維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晝夜變化有關。
血壓變化:人體由於受生物鐘的影響,血壓具有明顯的晝夜波動性。通常情況下,人到夜間入睡後,血壓會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隨之減慢,於是便成了夜間發生中風的生理病理基礎。
血液凝固性改變:有人通過連續抽血化驗24小時血液黏度,發現人體在早晨2時至6時血液中兒茶酚胺、纖維蛋白原活性增強,紅細胞壓積以及黏度均相對增高,從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強。加之人經過夜間長時間的睡眠,不吃不喝,沒有補充水分,仍繼續有腎小球過濾,導致血漿丟失,血液變得更加濃稠,黏度更大,因此易發生中風。
睡眠姿勢:還有學者指出,可能睡眠時姿勢的固定側臥,使頸部扭曲,壓迫頸動脈,造成供血減少或靜脈回流不暢,與發生中風有一定關系。
手術治療毛細血管瘤好嗎? 一、指標不治本 一些毛細血管瘤的患者,選擇手術治療
有家族遺傳、肥胖、長期熱衷於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的人群,最容易患高血脂。另外,缺乏睡眠、運動,或者長期工